百公里生态“项链”连接花城美景

日期: 2025-01-23 01:04:10 |浏览: 13|编号: 6659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百公里生态“项链”连接花城美景

乡村道路是连接山水林田海洋的纽带,是彰显城市独特格局的血脉。通过这些路网,蜿蜒穿过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乡村田野、山谷和森林……让人们真正体验到城乡之美、生态之美。 。

据统计,截至2022年,广州市农村公路里程约为6,649.506公里,其中花都区878.874公里;全市风景道路主线长785.18公里,其中花都段主线长144.86公里。沿线4个重点村庄串联,56个生态景区、27处历史文化遗产、30个农业产业园,保持着较为纯净的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主线为山前旅游大道(S381),是光华平原的地理边界。路以北多为山区,峰峦叠嶂,湖泊众多;路以南是平原、丘陵、河流;

西南段与炭步镇、赤泥镇G21段、X265段、Y127、Y750、Y248等线段连接,串联茶塘-华岭-藏书院-宿头古村群、瑞岭-竹洞-蓝田-莲塘-理塘美丽乡村群、岭南盆景苗木产业园、渔业基地、八江九曲河风景区、鸭脊岭森林公园和其他资源点;

西段连接中科院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州)基地、省农科院桑树研究所基地(宝桑园),及周边西边村、国泰村、茂岗村古村落,形成了以热带农业科研产业化为特色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

西北段连接狮岭镇马岭村、马岭花卉园、联兴村千亩桃园、盘古王公园、皮革工业博物馆等资源点;

中北部地区,Y772、Y776、美丽乡村等资源点;

东段连接花山与花东镇的花城古村、罗场村(花山镇)、石前村(七西地古香坊遗址)、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岗头村、水口营村等资源点;

东端与白云区钟落潭镇的龙岗村、料才村、朱湖村、从化市太平镇前岗古村形成密集而美丽的流溪河中段乡村群。

广州农村

是岭南乡村的典型代表

蕴含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以及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今天

让我们沿着花都乡村风景路,

欣赏项链般的环境

在这片热土的美丽乡村

茅岗村

茅岗村位于花都区赤泥镇西北部,距赤泥镇市区8.7公里,与清远市清城区接壤,毗邻中国梅林湖,面积10平方公里。

茅岗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因村内池塘众多,村后河流环绕,犹如一条丝带缠绕村庄,故名毛溪村。后改为茅岗村至今。村里有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村首、村尾和村后各有一座瞭望塔,保护全村的安全。老村由清代风格的青砖房、祠堂、私塾组成。气势磅礴,有古村落的韵味。现存较完整的23座建筑,不仅是花都区乃至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之一。采用岭南民居典型的梳状布局,具有特色的“锅耳”山墙、龙脊屋顶。

2012年,马鞍岗村成为花都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2013年被评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2015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名村。同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古村落。 2015年第四批市级美丽乡村。

大布村

大布村位于花都区秀泉街道西北,距花都区中心城区约6公里。东邻新华工业区,南接珠宝城,北接狮岭镇。面积约4.6平方公里。 2014年荣获广州市名村称号。

大布村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村内有洪秀全故居。原宅建于清代,位于大布村官路布村。后来它被烧毁了。 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按客家民居造型重建。现有洪秀全故居、书房亭、洪氏祠堂等建筑。洪秀全少年时栽种的龙眼树、书房亭出土的石狮子等文物,景区总面积26300平方米,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岗头村

岗头村位于花都区花东镇东北部,流溪河畔,面积2.5平方公里。岗头村原名“岗州村”,历史可追溯至1351年,自曾氏始祖曾文孙迁居此地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岗头村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环水。具有珠江三角洲传统水乡环境的特色。是古代花都的主要水陆交通要道,是典型的广府民居“梳状布局”。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近60处,有文孙曾公祠、云门曾公祠、徐武曾公祠、云门别墅、书房、八家祠堂、贡日楼、福如塔。明清建筑风格素有“东有岗头,西有塑头”之称。

港头村历代多人当选为官,有“藤本五代”的盛誉。 2012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 2014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 2017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广东省美丽乡村之一。 1; 2019年被列为广州市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之一; 2021年被评为文化旅游特色村。

岗头村是“一村一品”示范村,主要种植无花果。该村特色产业华东超德肥种植基地于2017年成立,总占地面积300亩,其中108亩种植无花果,其余面积种植百香果、水果、玉米、无公害——免费蔬菜等

花城村

花城村位于花都区北部山区,紧邻106国道、山前旅游大道、昭花高速以及花城、红群高速出入口。乐广高速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

花城村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和品质村庄建设,完善“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链,建设集蓝莓产业园观赏采摘、红色文化、农家乐餐饮、以及休闲娱乐。目前,花城德宇蓝莓产业园、红四师成立会、枇杷山庄等已成为游客打卡点。先后被评为区级文明村、法制示范村。

蓝田村

蓝田村位于花都区赤泥镇西南部。这里有古屋、古道,已有数百年历史纵横交错。整体肌理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广府民居布局。村内建筑保存完好,坐西朝东,布局呈梳状,自然规整,西高东低,依山傍水。村后是连连青山,村前是八江(九曲河),充满了“面湖如镜,背青山为屏”的风水格局。蓝田自然村的主要古建筑有街小流坊牌坊、庆玉皇宫等。此外,蓝田村牌坊、居胜氏宗祠、云石公祠、青贤相岳、廖家学堂、石邑、七洲别墅、中仁堂等,都构成了蓝田村的靓丽风景。

蓝田村作为赤泥的核心生态区,被九曲河环绕。河堤绿道环绕自然生态。空气清新,负离子充足。河堤田园风光如画,地理位置优越。是理想的观光、休闲、旅游的绿色走廊。 。 2015年,蓝田村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市级美丽乡村、第四批古村落。

洛场村

罗场村位于花都区花山镇东部,毗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和空港经济区。距机场高速北口仅2分钟车程。花都大道、花惠路、714县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 。

先后荣获“广州市最美村庄之一”、“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自治示范村”、“珠三角最美村庄”等称号。 2021年通过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证。

洛场村“华侨碉楼文化创意园”项目占地400余亩。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对华侨碉楼、老宅进行适度的文化创意开发,并配备文化酒店、展览馆、文化街、艺术公园等建设,从而吸引和集聚一批摄影、美术、雕塑、音乐等文化艺术创意人才,形成文化创作、交流、交易的平台,逐步成为珠江乡村休闲旅游新平台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热点和新基地。

瑞岭村

瑞岭村位于花都区赤泥镇西北部,美丽的古树大道与山前旅游大道的交汇处。是著名的“花年华”新农村示范区的核心区。

盆景苗木种植是瑞岭村的主导产业。 80%以上的村民从事盆景苗木种植。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年产值达3亿。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都种植着盆景。展示和销售。瑞岭村建有盆景大师工作室和岭南盆景大师园。打造了松艺园、金星园艺、松林园艺等盆景精品园林,形成了以古树大道为轴线的“十里百园”市场核心区。近年来,连续举办盆景艺术节、岭南盆景技能大赛、数字直播节等活动。

瑞岭村作为全国著名的盆景之乡,已有一百多年的盆景种植历史。是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盆景之乡)、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拥有美丽的乡村名片如国家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等。

水口营村

水口营村位于花都区花东镇东部,白云区钟落潭镇以南,花都大道穿境而过,距机场北出口仅8公里。总面积3.24平方公里,下辖5个经济社会。

水口营村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布局,拥有自然的农业生态和连片的鱼塘养殖,还有省内罕见的格姆林。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屏障。水口营村格姆林内有300多棵成熟树木。最大的直径有70多厘米,最小的有30厘米。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格姆林区。

水口营村是清代最后一位花卉探险家尚延鸾的故乡。至今仍保存有商彦鸾、商彦英、商彦修各一桅杆夹,完好无损。村前镇堂有商彦查手书的“社道”、“将军堂”碑刻,村前祠堂有商彦英手书的“文达上公祠”碑刻。

竹洞村

竹东村位于花都区赤泥镇中部。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由宗智创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也是洪泉创始人洪熙官的故乡。

近年来,竹洞村将自身定位为赤泥镇“文化旅游核心”,着力打造国家重点旅游村。建成了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竹洞湖和2.2公里环湖绿道,汇聚怡翠园。等一批大型、高档盆景园,重建洪熙官故居,建设洪熙官官邸。武术文化广场、洪熙官纪念馆、舞狮队、洪拳训练基地的成立以及武术文化节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向公众展示了新农村形象生态优美、产业繁荣、人文独特,吸引了大量游客。为了好玩,该村每年接待超过30万名游客。

竹东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省特色产业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村”、“广州市最美村庄”等荣誉。

浪头村

狼头村位于花都区炭步镇以西约2公里处。全村面积6.25平方公里,分为郎东、郎中、郎西三个经济社区。

狼头村重点挖掘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完整的明清青砖建筑200座,炮楼、门楼3座,古巷20多条,还有历史悠久的升平仁瑞牌坊、青云桥,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文化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特色精品村”。

狼头村通过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2023年4月20日,唯品会公益基金会投资1.5亿元打造的“春天露台”正式启用; 2023年10月24日,古村精品民宿“和春住”也正式对外开放,并引进肯德基、泡泡玛特等知名品牌商户入驻古村。同时,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目标,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生态化、牧化“六化”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优化产能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以种植蔬菜、花卉为主,养殖业以坑内鱼塘养殖为主,养殖面积2000亩,主要养殖四大品种鱼类。

藏书院村

藏书院村位于花都区炭步镇西部。村头和村尾各有一座碉堡。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约70座,其中寺庙、祠堂、书房14座,民居约55座。造型大多形成于清代,也遗留有一些明代风格。

该村以农业为主业,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和独特的岭南风情。文化上有红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崇尚文学、崇尚武术,有着悠久的农耕、读书、传承家风、习武历史。先后被评为“广州传统村落”、“广州美丽乡村”、“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广“广州市无毒村”、“广东省健康村”、“广州最美乡村”、“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广州市无烟单位”、红拳被公布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

马岭村

马岭村位于花都区西北部的狮岭镇。该村目前拥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其中,马岭冠花植物园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广州空港花卉大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前端项目、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马岭乡村风情小镇以“田园山水、花果香、诗书画、田园民居”为定位,规划建设集“农业、文化旅游、科普、培训”于一体的原生态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住宿;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民宿项目。目前,“璞虚·花间”民宿、观庐艺术酒店、马岭四社民宿等已对外开放,西华里活力休闲港大力发展汽车后备箱夜经济,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马岭村通过发展花卉产业、都市农业、特色民宿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花卉+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区,带动村里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收、农民就业、改善乡村面貌。 。该村荣获广东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广州市“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红山村

红山村位于花都区梯面镇中北部。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旅游。通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施灯光工程、景观节点打造工程等升级,还完善了住宿、餐饮、娱乐、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灯光秀、徒步活动等旅游配套服务人流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带动了具有当地客家特色的农家乐、酒店的蓬勃发展。

近两年,红山村游客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从2020年的2万多元增加到2022年的3.1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6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3.1万元。 2020年到2022年103.69万元。万元。

红山村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等称号、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休闲农业村等一系列荣誉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被誉为“广州最美丽的村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