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峰休养,天都峰即将登场
图为莲花峰,目前已进入封闭轮换。
图为即将开放的天都峰。 (梁军 摄)
(制图:安友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黄山市人民政府和黄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应当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维护黄山生态系统稳定。风景名胜区,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原创性。真实性。图为2020年4月,科研团队对始信峰、卧云峰地区代表性植物固定样本的生长状况进行测试。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黄山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何在保护遗产的同时诠释和展示黄山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0年来,黄山已开展四轮景区山峰休憩。
2023年12月1日起,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将开始新一轮“景点关闭轮换”。游客熟悉的莲花峰已进入封闭循环;作为替代的“伙伴”,另一座山峰天都峰也将在经过科学研判后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这是黄山资源保护管理有关部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转规定·基本要求》,结合近五年跟踪监测和生长指标检测提出的建议。五个有代表性的植物样本。
自1987年以来,黄山已进行四轮景区轮峰。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 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黄山将文化艺术、自然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完美结合,遗产地面积160.6平方公里。
2004年、2018年,黄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海拔1350米以上风景名胜的休息期为3至5年。
何必大费周章让黄山风景区的一些山峰轮流“休息”呢?
黄山地势较高。这里植物生存的生态条件非常脆弱,甚至个别矮化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极其缓慢。科学研究得出,黄山遗产地和保护区的植物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在人工照料条件下恢复的过程会非常漫长,但在自然条件下恢复的可能性更小甚至不可能。恢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入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当时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特别是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等热门景点。游客集中,游览面积较小。生态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两侧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土壤部分裸露板结、水土流失、林木生长减弱、森林病虫害突出等问题。
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受到“休渔”、“封山造林”做法的启发,问道:“为什么不让黄山的群峰休息一下呢?”这个想法后来创造性地演变成“景点封闭旋转”的新概念。这一构想于1987年10月进入实施阶段,管理部门开始对始信峰实行封闭轮转。闭馆期间,禁止游客入内。通过人工辅助自然恢复,促进始信峰树木和林下植被的生长,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近两年的休整,研究人员发现始信峰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随后,天都峰、莲花峰、丹霞峰、炼丹峰等高海拔景点也相继推广始心峰的功法。封闭轮换体系已初具规模。
现在,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已逐步形成了独特有效的“景区封闭轮转”管理模式。 “封闭轮转”有非常具体的要求:遗产地受到生态承载力的限制,但要长期向游客开放。 ,导致植被生长受到影响,特别是高海拔景区,景观植物活力下降,经常轮流关闭。
“高海拔风景区”一般是指海拔1350米以上的山峰。 “休息”的山峰将通过人工辅助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景区植被和生态环境。在此期间,研究人员还将进行系统的生态监测和评估,然后再判断重新开放的时间。
封闭轮换期限一般为3至5年。
经过长期、定点观察和调查,研究人员获得了大量详细、可信的数据。 2010年10月,发布《黄山风景名胜区轮休休市规范及基本要求》、《黄山风景名胜区轮休休市及开放期间管理规范》、 《黄山风景名胜区轮休休园及开放期间管理规范》。明确了景区轮流启动期、闭馆期或开放期的管理要求。
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何轮流互为“搭档”?
黄山不仅是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著名风景区和热门旅游胜地。也是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进行景区封闭轮转时需要谨慎、科学的选择和协调。
首先,选择高海拔景观相对独立、完整的区域,将景观价值突出、容量狭小但游客量大的景区列入轮换名单;同时,应考虑维持旅游正常开放。景区山峰进入封闭轮转后,对主要旅游线路和游客体验的影响将降到最低。
莲花峰和天都峰都是黄山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自然美学价值的典型代表。它们还体现了黄山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山中古道、摩崖石刻以及由此衍生的黄山画派,体现了黄山在此基础上长期形成的人文内涵。天然山脉。
黄山风景区的前山,不仅有以迎客松为代表的黄山松,还有莲花峰、天都峰等雄伟险峻的山峰。从管理区域划分来看,天都峰和莲花峰均位于同一管理区域,风景险峻,是黄山世界遗产价值的典型代表。作为替代“搭档”,两人不会干扰游客的参观体验。
山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开”?
《黄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休息日标准和基本要求》规定了休息日休息的具体指标。选取黄山五种代表性植物:黄山松、黄山杜鹃、灯笼树、南六足木、三足埃及草作为固定生长指示植物。一旦监测发现60%的代表性工厂主要生长指标达到既定的关停或开厂值,有关部门将提出关停或开厂建议。
“增长指标”是如何确定的?科研人员会长期观察代表性植物新芽的生长情况,并将样本植物的新芽生长长度与植物的背景值进行比较。当数值达到标准设定的开放值范围时,山就可以“开放”了。 ”,否则“关闭”。
这些监测实际上与人类的生活,尤其是旅游活动密切相关。选取的代表性植物样本大多位于旅游步道附近。在参观者可以触摸的一侧,观察样本植物的“新芽”,而难以打扰的另一侧则作为“背景”。
以黄山松为例。 2022年,天都峰5个黄山松样品的新梢生长量远高于开放值的要求。同时,研究人员还跟踪测试了天都峰草本植物层的“覆盖度”——即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地面面积的比例。他们发现,10个固定样方的草本植物层平均“覆盖度”为83.5%,远高于开放度要求大于70%的参考值。通俗地说,天都峰草本植物目前覆盖地面面积的83.5%,已经满足开放值大于70%的要求。
天都峰的再现已经不远了。
人们在山上“休息”的时候都在忙什么呢?
复杂的地质历史塑造了黄山美丽壮丽的景观。黄山有高等植物2385种,脊椎动物417种,以黄山命名的植物34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确定为全球108个生物多样性集散地之一,并被认定为中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之一。的地区之一。
现在,黄山风景区封峰休憩也有严格的程序。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将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关闭”或“开放”建议。经综合评估批准后,主管部门将提前发布景区关闭公告。全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全年动态监控。除了对旅游步道、观景平台、护栏、垃圾池、标志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大修、更换、增设等日常维护工作外,还需要对古迹名胜的增长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并评估古树名木生长潜力是否较弱,制定极弱古树名木保护复兴方案,经专家组批准后实施;全封闭管理期间,还将制定裸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治理过程中淘汰外来植物,确保景区生态和安全。植物景观的真实性。
封闭轮转真正完整地保护了黄山世界遗产
40年的实践证明,“景区轮流关闭”是黄山生态修复极其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于实现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休养后的地区,微生物、动植物的分布较休养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活动更加频繁活跃,植物生长更加茂盛,植被覆盖率提高。
1989年,《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通过,随后又多次修订。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管委会根据保护环境、生态的需要,对重要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实施定期关闭。” 2018年起施行的《黄山市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进一步明确:“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需要,对重要风景名胜区实行定期关闭和轮换。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狮子峰等景点。 ”
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全球发布的《中国第五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情况国家报告》将“黄山风景区轮流关闭”列为典型案例。该案例高度肯定了黄山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封闭轮转”探索所凝聚的智慧。
(作者为黄山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提供)
关联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东临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华东第三高峰。因主峰突出,四周小峰环绕,花瓣九瓣,仰望天空怒放,犹如一朵盛开的金莲花,故名莲花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部,玉屏峰东侧。海拔1829.2米,为黄山第三高峰。是黄山诸峰中最为雄伟、壮丽的。被古人视为“诸仙之都”,故名天都峰。
——摘自《黄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