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有那么多著名的城市,为什么默默无闻的渥太华却成为了首都呢?
2022年初,往来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卡车司机们,打着“自由车队”的旗号,组成了一支长达70公里的队伍(超过了吉尼斯纪录),“占领”了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他们抗议加拿大政府颁布的新防疫规定“从美国进入加拿大的人必须接种疫苗,否则将面临隔离”。
▲卡车司机抗议,渥太华进入“紧急状态”
2月14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动用紧急状态法,动用警察清理车队。直到2月20日,持续三周的抗议活动才逐渐平息。这一事件使渥太华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在此事件之前,渥太华作为加拿大首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不如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等大城市。加拿大建国时渥太华还不是首都。
1841年,英国将北美殖民地并入“加拿大省”时,首府设在金斯敦。
此后的24年间,加拿大的首都(首都)分别为蒙特利尔(1844-1849)、多伦多(1849-1852)、魁北克城(1852-1856)、多伦多(1856-1858)、魁北克(1859-1865) )搬迁六次,最终定于渥太华作为首都。
▲曾作为加拿大首都的5座城市
那么,从1841年建国到1865年的24年间,加拿大为何六次迁都,最终定都渥太华呢?
1. 首都金士顿
现代,加拿大以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占60%,法语人口占20%。尤其是在加拿大第一大省魁北克省,多达80%的人口说法语。蒙特利尔是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拥有近300万法语人口,是仅次于法国巴黎的世界第二大法语城市。
▲加拿大的语言区
加拿大英语和法语“并肩而立”的局面,反映了英语和法语之间历史上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加拿大首都选址的变化。
▲魁北克省(红色),法语人口占多数的省份
16世纪,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美洲的狂潮。 1533年至1535年,法国航海家卡地亚沿圣劳伦斯河向南航行,到达五大湖地区。 1603年,法国在此建立“新法兰西”。
▲法国殖民路线
通过鼓励移民,法国使法裔美国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民族。在新法兰西,法国建立了蒙特利尔的商业中心和魁北克市的经济中心。此外,法国在安大略湖畔建立了毛皮交易中心,即多伦多的雏形。
▲加拿大主要城市位置
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活动面临着英国的竞争。 17世纪初,英国占领了北美东海岸。此后,英国向西扩张,逐渐逼近五大湖南岸,与法国殖民领土接壤。
▲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势力范围
1756年,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爆发“七年战争”。英国从法国手中赢得并获得了“新法兰西”的大部分土地。法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地几乎“一夜之间被扫荡一空”。
▲七年战争前后的变化
英国在接管法国殖民地后,成为北美当之无愧的“巨无霸”。英国虽然击败了法国,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弥补金融危机,英国决定对相对富裕的十三个殖民地征税,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后,那些不愿接受美国统治的英国人纷纷北上加拿大。原本法国居民较少的地区成为英国保皇派的首选定居地区。
其中,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的交界处成为保皇派最先定居的地方。 178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金斯顿),即国王的领地。
▲法国人主要集中在魁北克,英国人主要去法国人较少的五大湖周边地区(橙色)
后来,大批效忠者迁往安大略湖上游的多伦多。随着英国保皇派的涌入,加拿大出现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混合体。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文化冲突正在加剧。
为了防止法国人占多数的地方效仿美国独立,英国人于1791年将加拿大分为英国人占多数的上加拿大(首都多伦多)和下加拿大(首都多伦多)。蒙特利尔),法国人占多数。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的总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的位置
独立后,美国计划入侵加拿大。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爆发。为了对付法国,英国在欧洲大陆调集精锐部队,组成反法联盟。
美国利用英国对北美事务关注度下降的机会,意图吞并加拿大。然而美国的入侵引起了英国保皇派和法国人的不满,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抵抗美国。
1814年,美国在加拿大联军和英国的支持下,不仅没能攻占加拿大,首都华盛顿也被占领。首都的陷落挫败了美国的吞并野心。
战后,美英边境恢复到战前状态。为了减少对美加边境圣劳伦斯河的依赖,英国开始修建一条西起金斯顿,东至渥太华的运河,连接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
金斯顿是运河的起点,后来成为上加拿大的中心城市。运河的另一端,渥太华位于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的交界处,也是英法地区的交界处。
▲丽都运河
吞并加拿大计划失败后,美国开始向西、向南扩张。为了有效整合针对美国的防务事务,削弱法国在下加拿大的独立意志。 1840年,英国将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合并为加拿大省,并在加拿大建立了责任政府。加拿大向自治迈出了重要一步。
▲1849年的加拿大省
在首都的选择上,由于还是英国殖民地,加拿大更倾向于英语区的城市。因此,位于英语区、里多运河起点的金斯顿成为首都首选。
2、多次迁都
然而,金斯顿不仅比多伦多、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小,而且还位于美加边境。要求将首都迁出金斯敦的呼声越来越高。 1844年,加拿大总督决定搬出金斯敦。
▲距离美加边境太近
英国人和法国人又开始了新的游戏。他们都希望首都位于自己的地区。多伦多(原上加拿大)、蒙特利尔(原下加拿大)和魁北克都已成为候选城市。
1844年,法国人赢得了加拿大议会选举。法国人提出:蒙特利尔远离边境,是首都的理想地点。 1844年,加拿大首都从金斯敦迁至蒙特利尔。
▲从金斯顿到蒙特利尔
加拿大将首都从英语区迁至法语区,自然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五年后,即1849年,英国人发动叛乱,烧毁了蒙特利尔议会大厦。虽然当局镇压了叛乱,但蒙特利尔立即失去了首都地位。
▲1849年,保皇党烧毁了蒙特利尔议会大厦
1849年,加拿大将首都从法语区蒙特利尔迁至英语区多伦多(原上加拿大)。不情愿的法国人随后提议魁北克作为候选国。
1849年以后,加拿大各省的首府开始在多伦多和魁北克市之间交替。
三、平衡英法矛盾
多次资本流动的混乱,让加拿大的治理成本越来越高。 1857年10月,加拿大省议会将决定首都的权力从总督手中移交给英国女王和殖民事务大臣。殖民大臣没有遵循常识,而是建议以渥太华为首都。
▲渥太华的水运状况
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相比,渥太华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当时人口只有一万左右。渥太华虽然不像大城市那样发达,但它位于里多运河(金斯顿至渥太华)的尽头,与渥太华河相交,水运发达。此外,渥太华还有铁路通往圣劳伦斯河畔的港口城市。
最重要的是,渥太华正好位于英语区和法语区的交界处,但同时也属于英语区(上加拿大)的范围。
▲渥太华地处两大语言区交界处
1857年底,英国女王决定指定渥太华为加拿大省的永久首府。然而,当时的渥太华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无法满足机构的大规模办公。渥太华于1859年开始建造国会大厦。
1857年宣布渥太华为首都后的几年里,加拿大的首都仍然是多伦多(1856-1858)和魁北克(1859-1865)。
1865年,渥太华议会大厦第一期工程竣工。加拿大各省首次在渥太华举行议会会议。这意味着首都正式迁往渥太华。
加拿大多次迁都的同时,其南部邻国美国却经历了因自由州(北部)和蓄奴州(南部)问题引发的内战。英国积极支持南方蓄奴州。随着北方的胜利,美国实现了国家统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美国的崛起威胁到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
北美的英国殖民者担心美国会对英国对南方的支持进行报复,并希望殖民地能够团结起来。
首次在渥太华举行的加拿大省议会出人意料地成为“最后一次”。因为1867年,英国通过了《英属北美法案》,将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三省合并为统一的“加拿大联邦”,并赋予其自治领地位。这是英国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一个统治。
从此,新的“加拿大联邦”出现在世界地图上。
第一次合并后,加拿大的面积从8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00万平方公里以上。加拿大自治领除了享有高度的内部自治权外,还有自己的贸易政策、有限的外交政策自主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军队。
▲1867年加拿大地图(黄色)
渥太华曾是加拿大省的省会,成为新的加拿大联邦的首都,这导致渥太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渥太华成为当时人口第四多的城市,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魁北克。
加拿大联邦成立后,原加拿大省一分为二,成为英语为主的安大略省(原上加拿大)和法语为主的魁北克省(原下加拿大)。
此后,英国陆续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鲁珀特领地、西北地区等北美西北部殖民地划给加拿大。加拿大已成为横跨三大洋的国家。
二战后,英国在北美的纽芬兰殖民地成为公共投资,加拿大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加拿大国土面积998万平方公里,成为继俄罗斯之后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尽管加拿大的领土不断扩大,但渥太华的首都地位却从未动摇。
▲今日加拿大地图
与许多将首都及周边地区设立为独立首都领地的国家不同,渥太华仍然是安大略省的一部分,是仅次于首都多伦多的第二大城市。依托首都优势,从一个小镇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30万人口的加拿大第四大城市(前三名分别是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
▲渥太华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长期作者|鹰
体育直播撰稿人|足球与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