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昆曲韵律之旅
说起江南小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庄的小桥流水、同里的园林、南浔的老洋房、西塘的河畔民居。在我的水乡梦里,江南就是我的家。也许江南水乡的最大粉丝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六次到访江南,最难忘的就是江南的美景和人民。于是他画了一幅北京颐和园的风景。苏州街上的山寨货。连皇帝都会羡慕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的人。
7月3日,我们一群琴友参加了广陵琴社“草长莺飞”古琴传承人活动,并前往昆山看望玉山派国家级传承人朱熹老师。到达目的地时,时间还是凌晨。活动安排在下午和晚上。时间还早。领队马伟恒老师说,这里有一个古镇,大家先去逛逛。
穿过一个停车场,拐个弯,青砖黑瓦码头的粉色小墙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看墙上的标语:“昆曲之源,大雅城”,还蛮有名的!巴城老街长200多米,青石铺成,宽得足以三个人并肩行走。两侧的阁楼向街道中央凸起,如同一线天。我们欣喜地发现,巴城具有石桥、园林、老洋房、镇和民居等江南小镇的所有特色。唯一缺少的就是游客的喧闹吵闹。安静悠闲,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我们开始沿着老街行走。游览江南小镇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雾中,马头墙、石拱桥时隐时现,如梦似幻。第二次是在雨中。这个季节,正是江南的多雨时节。太阳刚从云层中探出头来,雨就突然来了。有时细如发丝,淅淅沥沥,有时又如激流倾泻。是时候撑起油纸伞,在这漫长而孤独的雨巷里寻找丁香般的姑娘了。
一路走着,看到河边矗立着一家咖啡馆,但门锁着,或许是营业时间不开门,又或许是游客稀少。我们趁机参观了右边的倪小洲竹刻博物馆。进门就是一个大厅,里面陈列着各种竹雕艺术品。然后我们进入一个庭院。墙角郁郁葱葱的竹叶,衬托着雕花门楼的古朴与典雅。
倪小舟竹刻博物馆
馆内展品均为竹制家居用品,有竹笼、竹食盒、竹盒盒、竹鱼篓、竹桶、竹篓等。这些生活用品由于长期使用,已经锈迹斑斑,有磨损的痕迹。恐怕应该更换新的以供日常使用。然而,无论它们作为实用器具、作为装饰陈设的功能如何,铜绿都已经磨损了。痕迹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和我一起旅行的琴友说,我们家以前也有这些东西,但早就扔掉了。我不禁感叹,当时我认为很普通的物品,用完之后就被扔掉了。然而,在不同的身份下,有了时间的祝福,有了时间的熏陶,变得如此有意义,时间让这些平凡的东西变得美丽,就像酒一样。
江南木雕博物馆
转进侧门,又看到另一间三进屋,里面陈列着各种太湖石。原来我进入了八城昆士馆。出门时,看到一条长长的小巷,没有什么游客。因为只有我们几个人,所以我们可以拍各种照片。老街两边有各种文化博物馆和名人工作室。一路上我们参观了鱼峰古文物陈列馆和江南木雕馆。在杨寿松作家昆剧工作室,我们遇到了一位小姐姐,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杨寿松是国家一级作家,写过很多昆曲书籍。院子里的香蕉树长得很有感情,我们又忙着拍照。
杨寿松工作室
杨寿松工作室的隔壁是昆山书画博物馆,展示昆山当代名人的书画作品。小姐姐热情地过来给我们介绍。她说,在巴城,这样的明星工作室还有很多。都是前店后院的二进三进布局。老街上的房子也有阁楼。政府用商品房把这些房子卖给老百姓。更换它,按照新主人的要求重建,然后免费租给大家。当听说可以免费使用时,我们都很羡慕。昆山位居全国百强城镇之首。如果你有钱,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志向远大,布局也变得更大。作为一个明星,你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专注于你的职业。作家杨寿松深受当地人尊敬。他来参加我们下午和晚上的活动,主人总是介绍他是最重要的客人。
朱熹古琴工作室红月山房
一旦顾维营遇到麻烦
这位女士还介绍,除了我们下午要参观的朱熹古琴工作室外,巴城镇还有余九林工作室、顾维英工作室、陈东宝笛子工作室等。作为昆剧小镇,昆剧文化长廊、昆剧展览馆、昆剧酒屋、八丝客栈、听上古韵客栈等昆剧主题商业形态也分布在全镇。
白先勇题字于九林工作室
我们过了一座叫复兴桥的三孔石拱桥,来到了河南街。在一家名为“水墨韵”的昆曲主题花园餐厅里,我们了解到昆山曲《水墨韵》经明代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韦良辅改造后已初具规模。其继任者梁晨宇,巴城人,蜀墨调,创作了传奇剧《浣纱传》。从此,水磨昆剧开始大放异彩,走向中国戏曲舞台的中心。
三孔石拱桥复兴桥
“水墨云”餐厅对面,有一堵高墙,墙体斑驳,布满青苔痕迹。一朵尖顶花盛开。它在古意中充满了生机,让人心旷神怡。爱拍照的音乐爱好者又开始拍照了。闲逛。我们还在一家苏绣大师开的刺绣店里呆了很长时间。各种刺绣作品令人赞叹不已。我们的朋友买了苏绣大师手工制作的丝巾。
小口柴飞
午餐时,我们回到老街市的老街酒店。没想到,我们又遇到了一位热情的小姐姐。她笑着告诉我们,这家酒店是老街最受欢迎的餐厅。我们点了当地的特色菜红烧鸭、田螺、水煮虾、鳊鱼、红烧肉和几种时令蔬菜。味道确实很棒,湖鲜鲜美,蔬菜鲜嫩,不一会儿盘子就空了。第三次见到这位小姐是在下午的古琴雅会。小姐代表主持人表演了一曲昆曲《长生殿》,旋律优美,细腻、柔和、轻柔,悠扬入耳。这位宝小姐恐怕只是丁香那样的女人吧!
关于昆剧的事
扬州和苏州历史上经济发达,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地都有非常精美的刺绣和精美的玉雕;都有代表各自特色的精彩剧集;扬州评弹、扬州弹词对应苏州评弹,扬州园林相当于苏州园林;苏州有常熟的虞山琴派,扬州有广陵琴派。
你认为这些苔痕是画上去的还是自然形成的?
说到园林,两地要感谢两位园林大师文震亨和季诚,他们都是苏州人。文震亨作《长武志》,纪成作《原野》。季诚的主要园艺活动在扬州,他的书也是在扬州写成的。如果说两个人有什么区别的话,我想应该是文科和工科的区别。文震亨谈园林,是感性的、主观的,关注文人诗词。他教会人们如何做出选择并达到优雅。他规划园林的建设,注重度量规则,分门别类,并准备详细的说明。
文震亨的文人园林对苏州人影响很大,一苔痕就说明了一切。老街上斑驳的白墙上,有几棵老藤蔓斜倚着。乍一看,它们是时间的痕迹,但仔细一看,它们是堆积起来的。有一个故事,文震亨在下雨天煮粥以产生青苔,然后将粥汤洒入砖缝中,使青苔迅速生长。台阶上长满了青苔,墙壁的角落和缝隙里种植着香蕉和竹子,家里总是遗留着旧的器具,这对居家生活极为不便。然而,在民居改建的文人画室里,普通的物品都变成了案头物品,台阶旁种植着植物。石板路上长满了绣草,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充满了文人气息。立刻就有了“阶上苔痕绿,帘中草色绿”的雅意。
朱熹画室长满青苔的庭院
说起广陵琴派和玉山琴派,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玉山派形成于明末,广陵琴派出现于清初。广陵派吸收了玉山派“清、淡、远”的特点,形成了跌宕自由、浪漫古色的独特风格,自成一派。今天,广陵琴社携手各级传承人,以广陵派国家级传承人马维恒老师为首,来到昆山与玉山派国家级传承人朱熹交流,互相学习优缺点,不仅是推动秦派变得更好的一个发展机会。
朱熹古琴工作室也是巴城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品牌。我们下午的聚会在朱熹工作室的红月山房举行,晚上的音乐会在巴城剧场改建的小剧场举行。当地政府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前来参与,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文化的重视。职业生涯和对事业的支持。
“草长莺飞”
下午的聚会结束后,朱熹老师与大家一起喝茶。我们的琴友看到了这个机会,就问朱老师能否给一些关于如何演奏一首曲子的建议。没想到朱老师爽快地答应了。看到朱老师如此和蔼可亲,弹琴的人也信心十足,大胆地开始弹奏。弹完一首曲子后,朱老师说你弹的是广陵派的《平沙》,有点温柔。音乐有起伏。每个音符必须有自己的重量,音符也必须有自己的重量。起伏必须用轻重、快慢、快慢来表达。想起徐青山论述玉山派“弦指合、指音合、音意合”,这难道不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吗?这次巴城之行,收获满满!
文震亨在《长武志》中说,地板以下的地方最适合弹琴发声,因为“盖上有板,则音不散;底若敞,则音”。将会彻底”巴城老街的房子基本都有阁楼,有院子,有前后门。门厅分隔了市场的喧嚣。院子里的花草营造出一道风景。就在楼下,独坐陈台前,无人弹琴。 ,可以唱昆曲,咿咿呀呀的声音是根据自己的心情而定的,押韵的音乐是根据自己的感受而定的。老街孕育了昆剧,发展了古琴。昆曲与古琴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苏州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扬州的经济总量稍显落后,但人均GDP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希望扬州的经济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有钱的话,可以支持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带动经济发展。
忽然想起扬州世园会枣林湾会址。 10月以后用来做什么?可惜如此美丽的房屋和花园却被拆毁浪费了,无人参观。有人建议引进985、211的大学资源,改造为大学。我有一个主意。两者应该相互结合,转型为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就像巴城一样,如果引进各类名家,有师生,一定会打造出扬州文化的新高地。
八城之夜
图片:易游三七通
文字: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