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
大鹏的青山绿水。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供图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2011年成立的深圳大鹏新区,坚持深圳首创的“基因密码”,科学把握“保存与进步”、“破坏与建立”、“给予与获得”、“治理与享受”的辩证关系。先后荣获4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之路。
创新书写渔村变迁新事例
十月的大鹏天晴,海水碧蓝,波光粼粼。今年国庆假期,湖南邵阳市杨小文一家五口驱车700多公里来到大鹏新区,入住较场围一家民宿。
为什么选择大鹏新区较场尾度假?杨小文一家人入住较场围民宿感觉如何?杨晓文说,近年来,较场围民宿已经名声大噪。网友普遍认为较场尾民宿是最美丽、最靠近大海的民宿。今年国庆前夕,杨小文在网上订了较场尾的民宿,提前两天和家人一起去较场尾度假。谈及自己的感受,杨晓文表示,没想到较场尾离大海这么近。打开房门,就能步行到海滩,近距离接触大海。尤其是较场味民宿纯正野生的海鲜美味,让他们一家人流连忘返。
较场尾为何成为“全国十大网红打卡地”之一?较场尾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对此,长期关注大鹏新区发展的媒体人刘红兵有话要说。刘红兵说,新区成立之前,较场围只是一个小渔村,有近400户农户。村民大多将房屋出租给外地的渔民、菜农,租金每年2000至3000元。此外,较场的尽头还有几家当地的海鲜餐厅。
刘红兵回忆,当时工地尽头的海水比较脏,餐厅和租户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大海。一年到头,都没有看到有人在较场尾附近的海里玩耍。
大鹏新区成立于2011年。2013年,大鹏新区开始对较场围进行规划,投资1.5亿元,对较场围的污水管网、社区道路、海滩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改造后的较场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宿经营者。两年内,400户危房被民宿经营者改造得焕然一新。
总结市场末端的变化,刘红兵评价道:政府规划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如果政府搭建了平台,民间资本自然会进来。新区政府在解决较场围污水排放等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较场围蝶变指日可待。
在刘红兵看来,另一个能与较场尾蝴蝶事件相媲美的小渔村非沙鱼涌莫属。曾被誉为“深圳东部最贫困村”的沙鱼涌位于葵涌河口东岸,面积17.8万平方米,拥有98栋住宅楼。
据史料记载,沙鱼涌始建于明代,盛于清代。已有500多年历史,曾是惠州、东莞、宝安最大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沙鱼涌地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有红树林、湿地、百年古树、海滩等。此外,沙鱼涌还拥有“红色文化之魂”:这里曾是东江纵队北撤之地。东江纵队秘密从香港救出冲突、邹涛芬等人并登陆此地。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沙鱼涌村民在20世纪70年代来到香港谋生。沙鱼涌的不少房屋也因长年无人居住而变得破旧破旧。蝴蝶危机前,沙鱼涌自然生态资源恶化。葵涌河污水直接排入大海,沙鱼涌食肆、酒楼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大海。
2014年,沙鱼涌古村改造升级列入深圳市23个古村落名录。 2015年,沙鱼涌改造升级进入快车道。新区投资超过5000万元,对村里的污水管网、水电、通讯、河滨等公共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政府主导下,村民集体出资让村民分红,引入民间资本统一修缮并出租村里的住宅楼。村里50多间民房被改造成别具特色的民宿、餐厅、酒吧和小酒店、超市。沙鱼涌在历史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昔日破败的小渔村为何能改造成生态优美的“桃花源”?长期关注大鹏新区发展的广州大学生物系教授易祖胜认为,这完全得益于大鹏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先锋的创新精神。两个破旧小渔村的改造,是一个标新立异、值得学习和研究的生态保护教科书案例。
主动出击 描绘生态保护新蓝图
九月的大鹏,天空晴朗,碧波荡漾。 9月20日,首届全国珊瑚日在大鹏拉开帷幕。全国首个珊瑚日活动为何选在大鹏新区?刘红兵用四个字回答:“当之无愧!”刘红兵热情讲述了新区在珊瑚保护方面的多项全国第一:2014年,大鹏新区珊瑚保护志愿者联合会成立,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关注珊瑚保护的民间社会组织; 201年5年,“千爱大鹏”在新区挂牌,是全国首个为珊瑚保护民间组织打造的志愿者基地; 2016年,新区建成全国首个珊瑚保护中心; 2017年,新区建立了全国首个珊瑚保护中心珊瑚及珊瑚礁海洋生物救助基地...
据悉,近年来,新区已投入人工珊瑚礁68个,种植珊瑚苗13000余株。 “爱心大鹏”现已成为大鹏新区一张亮丽的“珊瑚生态名片”。
大鹏新区为何能在生态保护方面交出如此漂亮的答卷?刘红兵介绍,自2011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大鹏新区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放在首位。绿色发展理念是大鹏新区的生命线,生态建设是大鹏新区的根本。
大鹏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7.58%,是深圳名副其实的“生态区”。今年上半年,大鹏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21,位居全市第一; PM2.5平均浓度1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近岸海域水质动态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新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自独立评价以来连续五年位居广东省县级单位第一,并再次入选“中国最美县域”名单。
据介绍,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从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鱼类和鸟类的栖息地。繁殖地。为了保护红树林,大鹏新区在白沙湾路的设计中推翻了原来的设计方案。原设计方案中,设计红线范围内的现有红树林将被重新安置,红树林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过科学论证,新区果断采用部分高架人行道、用桥梁跨越受红树林影响的区域,改变了白沙湾路末端路段的设计。于是,深圳第一座“红树林大桥”诞生了。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道路开挖工程中如何最大程度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为此,大鹏新区开辟了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走廊。
据悉,大鹏新区拥有深圳“第二高峰”七娘山和“第五高峰”排牙山。该生态廊道南连七娘山,北连排牙山、笔架山、天心山。深圳市20个重点生态联系点之一。项目总面积15000平方米。除了跨度60米、宽50米的“桥”外,还包括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
为了给野生动物迁徙和觅食提供安全通道,这条生态廊道内专门为动物修建了仿生桥梁和仿生隧道。仿生桥是为哺乳动物设计建造的,仿生隧道是为爬行动物量身定制的安全通道。
大鹏新区持续不断的生态保护举措不仅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赞誉。易祖胜教授主要研究海洋生物系统。他特别赞赏大鹏新区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易祖胜教授表示,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海岸、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资源、吸引旅游资源等重要功能。这是名副其实的“海洋热带雨林”。世界上有多达7000种珊瑚。蓬欣区以石珊瑚为主,约有70种,珊瑚面积近200公顷。
持续不断的保卫“蓝天碧水”战斗,让大鹏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也大大提高了大鹏人的幸福感。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升到了新的水平,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年来,大鹏又发现了在野外已经灭绝多年的野生唐鱼。多年来罕见的猪獾、豹猫等野生动物多次出现在大鹏。
携手共建生态文明新高地
大鹏新区生态创建已久见成效,生态文明正绽放美丽花朵: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澈了!风景更美了!
在易祖胜看来,生态文明除了山水风光、蓝天白云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软指标”,那就是国家参与和政府的生态保护政策。
深圳市蓝海环保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协会志愿者已从2005年成立时的近300人发展到1万多人,其中大鹏志愿者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爱心大鹏”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珊瑚保护公益组织。是大鹏新区生态保护的民族生态文化的典型代表。据悉,这个公益组织成立6年多来,已抢救珊瑚碎片近200块,移植珊瑚5000颗,打捞海底垃圾1.5吨。
谈起大鹏新区生态保护顶层设计方案,刘红兵如数家珍:新区近年来实施的34项改革中有16项已在全国试点:全国首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启动了解生态 建立全国首个任期生态审计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终身责任;打造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化体系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评估机制,为决策提供依据;编制全国首部《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为向海发展奠定基础;建成全国首个区县级综合要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成立全省首个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专门法院。规划立法、制度治理、综合执法、生态问责、多元参与等五大法治链条改革成果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为法治政府提供了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全面推进陆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法制保障。 。
(文/刘媛媛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