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品味彝族风情,就一定要去昭觉——昭觉县正在努力打造中国彝族文化之都。
■阿克朱舍
昭觉,位于凉山腹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旧都所在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不游昭觉,不游梁山”之美誉。享有“中国彝族服饰文化之乡”、“彝族文化长廊”、“彝族民俗文化宝库”之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使其成为了解凉山的窗口。
尼姆昭觉:大凉山之心
回顾历史,在昭觉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我们可以看到数千年灿烂的文明。
西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司马相如同琼,昭觉所辖地区属琼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越西郡琼都、北水郡,隋唐属越西郡,唐属南诏……宣统年间(公元1910年)置昭觉县,属宁远府。至此,昭觉县名终于被确定。
昭觉是彝语“尼姆昭觉”的缩写,意为里里土司的牧场,开阔、高大。
历史上梁山四大土司之首的黎黎土司曾在好古建衙,遗址至今尚存。黎里土司衙门遗址的存在,说明昭觉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凉山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昭觉作为自治州首府已有27年,但昭觉大凉山心脏的地位却由来已久。在广为流传和认可的彝族史诗《勒奥泰》中,记载了创世英雄志格阿鲁曾走到地球的四个尽头,并分别向四个方向射出一支箭。四支箭同时射中目标。九土木谷(今四开乡豪古)是一个地方,所以九土木谷被彝族视为“地球的中心”。
如今,九土木以其出土的历史文物和遗存而闻名,承载着昭觉过去的秘密。
浩古东汉石案是全国罕见且完整的石案之一。在出土东汉石碑的遗址附近,还出土了刻有金马、玉鸡的石碑。同样在好古,在一个不高的山顶上,有一些保存了数千年历史的墓葬,学者们称之为“石板墓”。石墓的主人失踪了。它们是否与安宁河流域大型石墓的主人有关,仍然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
相传这里是诸葛亮“五月渡鲁,深入不毛之地”时驻扎的地方。在初步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夯土留下的墙基。学者们称之为“蜀汉屯军遗址”。
看到一块平坦的土地变成了悬崖,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变化的世界”。
桑比洛加的侏罗纪岩层上密布着恐龙足迹。这些足迹包括兽脚类、蜥脚类、鸭嘴龙、四足类、翼龙和微型龙。
这些遗址为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古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资料。因此,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加拿大、韩国、瑞典、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学者的关注。
昭觉秘密:刻在石头上
环顾梁山八百里,读尽千年历史。
昭觉总是散发着历史的忧郁。
波什瓦黑,彝音译,全名“波什瓦赫尔布”,意为岩石上的龙蛇。肖像雕刻在16块巨大的岩石上。除少数原始岩画外,大部分为佛教碑刻,面积440平方米。岩画内容较多,有释迦牟尼、明王、观音、神、菩萨、庄王行路、毕摩像、佛涅槃等。此外,还有南诏国、宝塔、狮子、鹦鹉、独角兽、犀牛、龙等场景。 、鹰、鸟、龟、狗等雕刻图像。
唐末,梁山、梁山并入南诏国,南诏在此置建昌郡。
博什瓦黑地区曾是唐朝大陆通往云南及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之一。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沿古道盛行。
南诏时期与唐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南诏深受内地汉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南诏王任命汉族郑惠为清平官,进一步促进了彝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博什瓦黑色岩画是这方面的活化石。
经专家鉴定,博什瓦黑岩画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彝汉融合的风格。是唐代南诏时期、宋代大理时期创作的大型密宗摩崖造像。是一幅主要刻于南诏时期的岩画。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幅《南诏王狩猎图》。
自1981年见诸报端以来,博什瓦黑迅速蜚声海内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和游客。博什瓦黑岩画是南诏时期彝族与汉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重要例证。 《南诏王狩猎图》、《毕摩修行图》、《明王画像》、《龙图》、《说野玛伽》等都是彝汉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如今,博什瓦黑岩画早已成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彝族风情浓郁的圣地,是了解梁山的一扇窗口
昭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的资源、优美的风景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昭觉以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深厚的历史内涵、丰富灿烂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中外。游客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彝族烧烤
罗非鱼烧烤
地理优势。昭觉县是凉山州东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具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省道鲁(州)延(元)路、吴(四河)晋(阳)路横穿全境。 1952年至1978年为凉山州府所在地,也是该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线高速公路距西昌95公里。从西昌青山机场可直达成都、昆明。成昆线纵贯南北;南线高速公路可经布拖、金阳、普格等县直达云南昭通地区;东线高速公路经过美谷、雷波可通往宜宾、乐山地区;北线直达蒲雄火车站,经岳西、甘洛通往乐山、成都等地。区位优势明显。
昭觉彝族群众拜年
自然资源优势。全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2170米。地处川西高原,气候温和。树木、野生动植物、水能等资源丰富。建有国家半细毛羊商品羊生产基地、无公害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全省武进生猪养殖基地、国家商品用材林基地、国家苦荞生产基地、羊肉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拥有全国著名的飞播林区。无公害马铃薯、苦荞及畜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精彩的昭觉彝选美比赛
民族文化优势。昭觉是全国彝族人口最多的县。拥有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资源,种类繁多的彝族服饰,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神奇丰富的彝族民俗风情,独特的人文风情。被誉为“彝族文化走廊”。被誉为“中国彝族服饰之乡”、“马匹之乡”。两届“中国·昭觉彝族服饰文化节”成功举办,深入挖掘和展示以服饰文化为核心的彝族文化,为彝族文化资源向彝族文化资本转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科克德的美景
自然景观优势。从西昌市出发,沿途欣赏、游览自然景观旅游•昭觉万亩林(回归自然)-文化景观旅游•昭觉博什瓦黑崖画(唐宋南诏会见大理王) ) - 自然景观旅游•昭觉谷可德高原湿地观光(百里杜鹃、天然草席)——人文景观旅游·昭觉寺开地坡蜀汉军营遗址(寻找孟获、诸葛亮足迹)-古生物景观旅游•三比洛嘎侏罗纪恐龙化石-人文景观旅游•昭觉浩谷木错乃结石板墓新石器时代文物群——文化景观旅游·昭觉号沟李子模衙门遗址石柱(元明)朝代)凉山彝族时期最大统治者遗骸) - 人文景观旅游•昭觉烈士陵园(凉山民主改革教育基地) - 人文景观旅游•凉山彝族自治州旧址 州委昭觉县委中国共产党-人文景观旅游•新民族特色建筑昭觉县城—人文景观旅游·昭觉革命烈士纪念塔—人文景观旅游•昭觉好古东汉石桌-文化景观旅游•昭觉彝族服饰博物馆、昭觉彝族服饰店-文化景观旅游•昭觉菩提彝族风情村落-自然景观旅游•昭觉竹芯温泉-悬崖村、九里大峡谷-自然景观景观旅游•古里拉达亚洲最大的索玛花海之旅。
此外,该县还有一木地乡万亩湿地公园、特口夹谷草原、九龙山云海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都是稀有而珍贵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
这种文化令人兴奋、令人陶醉
“各种柴火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熊熊的火焰;各种人才聚集在一起,就会发出智慧的光芒……”——彝族谚语
昭觉,彝族乡,传奇而神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山、每条河流、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甚至每一块泥土、每一根细草,都蕴藏着许多关于远古彝族先民迁徙、迁徙的宝藏。一个关于创业生活和奋斗的感人故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崇拜鹰,渴望像鹰一样飞翔。他们走出了吉地玛伽、山鹰集团、奥杰阿哥、王小丫、莎玛阿果、太阳部落、快乐男孩吉杰、烈来拉都……文化名人。
昭觉彝族的高口音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下,昭觉县丰富多彩的传统信仰、语言文字、天文历法、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保存,造就了独特的毕摩文化、德古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漆文化、婚丧文化等都可以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让浩瀚的彝族古籍和巧妙的传统工艺得到充分的体现。提出。
近年来,昭觉县创作、排演了一批全国性的文艺佳作,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以旅游开发为纽带,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文化建设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蓬勃的生机。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彝族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昭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他们坚持以维护彝族文化原生态为基点,打造彝族文化新亮点,不断加大文化产品推广力度,鼓励民俗文化保护性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积极共享与人民群众同在,人民群众保护文化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同时,我们积极扶持知名文化传承人,树立标杆,扩大影响,增强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目前,全县保护彝族原生态文化的意识已基本普及。
搭建文化学习平台。结合“月讲堂”举办“美丽彝风”专题研讨会,鼓励全县各级干部加强传统文化学习,组织彝族文化名人讲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彝族文化培训,形成良好的“传承、帮助、引领”文化传承机制;突出文化接班人培养,大力开展彝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设立30个兴趣小组碧儿乡中心学校、碧儿中学等20所学校设立了彝族民间乐器,聘请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在校园掀起了学习民族文化的热潮。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组织编写了以励志修身、礼交友、勤俭为主要内容的《彝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等系列地方文化教材。自强不息、禁毒防盗走进全县中小学课堂,净化了彝族年轻一代的心灵,熏陶了他们。感情,行为规范。
努力突破瓶颈,发展前景广阔的彝族文化产业。按照“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保护传承”的方针,以各方言地区彝族服饰文化为龙头,融合各种传统彝族民俗文化,重点保护、传承和发展传承彝族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加快彝族服饰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生产力保障工程。借助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凉山国际火把节、彝族服饰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彝族服饰一炮而红,彝族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大发展前景初具规模。成功破解“走出去”理念。瓶颈。
外国人也喜欢彝族文化
文艺创作精彩纷呈。编辑出版了彝文、中文、英文三种文字画册《穿在身上的历史》、《中国凉山彝族服饰》、《彝族服饰研究论文集》、《向世界展示美丽》 、画册、散文集等;制作明信片《昭觉向世人展示美丽》;组织拍摄制作彝族服饰、电视艺术片和MTV 12部,录制专题片《昭觉之美》。彝族青年作家、诗人吉卜英生、阿克久舍分别出版多部作品集并荣获各类奖项;他们的作品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支持,穆帕·古蒂和阿克吉舍曾获得过各种奖项。九涉、季卜英生分别被四川省作协推荐到鲁迅文学院学习。
彝族相声品牌走向全国。莎玛木吾、莫斯·阿萨彝族相声团立足深厚的彝族文化土壤,先后推出了《语言能手》、《趣味火把节》、《古装情歌》等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30余个。生活和体现是一门寓教于乐、深受群众喜爱的节目。分别获第二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展二等奖,中央表演彝汉双语相声《来自北京的温暖》。
文化造福人民、滋润人心。县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加快农村电影改革步伐。按照每月一村一部电影的要求,动员专业技术骨干,成立41个农村电影放映队,瞄准农村,捕捉主流电影。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国产影片和“禁毒防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以数字形式上映,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巡演期间共举办了17000多场免费电影放映。大力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在全县47个乡镇268个行政村逐步实施农家书屋建设项目。
这些事件的相继发生,谱写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为昭觉民族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克德湿地公园:看天上的云彩翻滚
大凉谷可德湿地公园位于昭觉县尼地乡、万昌乡境内,总面积439.9公顷。主要由海拔2800米至3500米之间的若干高山、亚高山湖泊、草甸、沼泽湿地群及附属河流组成。湿地系统等组成体现了横断山东缘高山、亚高山沼泽湿地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同时,公园对以昭觉林蛙、大凉鲵为代表的本土两栖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
古克德湿地公园远离喧嚣,人迹罕至,周围植被茂盛,群山环抱,有歌声的风,有徘徊的云,还有特别近的天空。无论是湿云、急雨、霜雪还是冰雹,溪流和湖泊总是首先在这里形成。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湖水一尘不染、清澈见底,所以动人的传说一遍又一遍地围绕着它,萦绕不去。
在昭觉,被称为“古克德”的地方远不止一处。
海拔2800米至3500米之间,大部分山脉、亚高山湖泊、湿地被这里的彝族人称为古克德,包括七里坝、老虎沟、尼地等。尼迪乡东南的山上,耀眼的高原湖泊形成一道道风景,如梦如幻。人们形象地将这些湖泊群落称为母湖、公湖和子湖。盛夏时节,索玛花盛开,这些如镜的水体最为迷人。天光、流云、花开的欢笑脸庞,让这里成为阳光最喜欢的角落。至今,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是孙水河的源头。
无论我们身处多么遥远的地方,经历过多么荒凉和孤独,以顾可德为核心的昭觉湿地和湖泊正在幸福地苏醒。他们不再只接受大雁、鹤等候鸟,也不再只与微风流云相伴,而是聆听旅人的脚步,聆听亲近自然的心跳。
也许有一天,在古克德山花开的季节里,在古克德天高云淡的季节里,在古克德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每个用心和脚步到来的人都会有一个种收获,看鹤舞,听雁鸣。 ,用自己独特的收获来解释为什么这个地方被称为“古克德”——一个鹤和鹅都喜爱的地方。
去过昭觉的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昭觉古克德夏季的景色是多么美丽:一望无际的绿色、蓝天白云、成群的牛羊。科克德的自然景观并不耀眼,而是温和;不与人为敌,而与人亲近;并不令人畏惧,而是迷人。成群的牛羊在夕阳下或卧或走,营造出一幅宁静悠远的绿色画面。天上云彩翻滚,人间炊烟袅袅。只能说,这种场景只能存在于天上。
发展旅游业,打造彝族文化之都
昭觉彝族服饰文化节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同时,该县目前还拥有彝族毛织毡技艺、彝族服装、马布、缂丝古热、彝族口弦制作技艺、彝族赛马技艺等。风俗、一棵歌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旅游景点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独具特色。
昭觉是彝族文化的聚集地。拥有彝族腹地的秀丽风光,具有毗邻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昌的区位优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昭觉旅游发展后发又高起点的战略,打造差异化旅游产业,实现嵌入式套餐销售,积极融入大西昌旅游经济圈。聘请清华大学编制完成了《昭觉县城市总体规划》、《昭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昭觉古克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细则》。
围绕打造“中国彝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彝族民俗风情,以“一营(古克德汽车自驾游营地)、两园(万亩玫瑰产业园、古克德高原湿地公园)、两线(森林公园-县城-竹河、古克德-我们将重点围绕国家级玫瑰花深度融合、同步培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合,着力打造高原避暑度假、民俗旅游、乡村特色旅游线路,以及“高山生态民俗体验游”、“高原湿地游”、“汽车自驾游”等旅游品牌。集高原避暑、温泉度假、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昭觉特色旅游,填补了西昌旅游高原生态休闲度假的空白,形成了西昌“南有螺髻山,南有螺髻山”的旅游新格局。北方的古克德”,为凉山旅游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为它的飞行附上一双坚强的翅膀,人人都知道“欲尝彝风,必到昭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