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65个地质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足够多美丽的矿物和石头!
我在庐山期间住的地方叫芦林一号别墅,该别墅建于1961年,单层平顶,内有庭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 1984年改建为博物馆。
其中,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展览馆,集山水湖水为一体。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是一座大型地质公园。 2001年3月被批准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
10. 山东地质博物馆
山东省地质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国综合性地方地质科普博物馆。计划于1976年兴建,1986年开业,2017年4月22日开业。
博物馆主要收集、保存和管理实物标本、地质资料和矿产宝藏,普及地质科学技术,开展地质矿产研究。馆藏标本超过10,000件。其中珍品有栖霞发现的重达812.5克的大型天然金晶簇,莱州(掖县)和招远的天然金块(狗头金),以及产自沂蒙山的天然钻石和各种晶型的钻石砂矿标本。作为镶嵌物。金伯利岩上晶形完整的八面体钻石。
11.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平邑自然博物馆)
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 2004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8万平方米。博物馆设有科研中心、3D影院、28个展厅,藏品39万余件。
馆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恐龙个体化石1106件。 9个矿物标本展厅,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件珍稀标本。此外,还有“贵州关岭生物群”展厅6个、“热河生物群”展厅7个。 “集团”展厅等。
12.烟台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分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和烟台自然博物馆是一座以矿物为主,以黄金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的主题博物馆。矿业联合会(烟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三块牌匾。
博物馆共有12个室内展厅:主题厅、地球厅、化石厅、黄金厅、矿物厅、生物厅、根雕艺术厅、观赏石厅、王宜荣厅、钱币厅、内画厅、石器厅。齐美术馆. 。馆外有两个展厅:四大经典根雕馆和四宝书房。
13. 河南地质博物馆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展览面积4100平方米。馆内设有地球馆、恐龙馆、生物进化馆、古象馆、矿产资源馆、地质环境馆、矿物馆、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体验剧场。馆外有矿物森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
目前馆藏地质资料7357件(种)13328组;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地学专业图书文献9万余册;馆藏化石、岩石和矿物标本5万余件,其中展出2193件。
14. 湖北地质博物馆
湖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经过1987年、2004年两次整修,现展厅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设普通地质馆、古生物馆、资源环境一馆、资源环境二馆四个展厅。馆藏标本万余件,其中珍稀标本数百件。
本馆收藏的“灯影查尼”化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远古动物化石,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查尼”实物化石。它是稀有而珍贵的;重达270多公斤的“天外来客”——光化铁陨石”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陨石,十大地质博物馆中最大的铁陨石,被誉为“博物馆之宝”;“铁石化”陨石重达328.5公斤的“木头”,国内独一无二;产自该省郧县的四块恐龙化石骨架和无数恐龙蛋,再现了恐龙世界的兴衰史。中生代。
15.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老馆设有宇宙演化、生物演化、恐龙世界、人类起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矿物形成、矿物岩石分类、宝石等;新馆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山木。冲庐,占地71.9亩,建筑面积56亩,有“序厅”、“入地”、“开宝”、“艰苦奋斗”、“看得见的变化”、“保护地球”和“石头宝藏”。七个主要展厅。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专业地质博物馆,馆藏珍贵标本、展品一万余件。其中无牙芙蓉、辉锑矿、白钨矿为湖南特有。
16. 广东地质博物馆
广东省地质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是中国综合性地方地质科普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整体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
馆内藏有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矿床、动态地质等各类标本约4万件;有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矿物岩石、岩浆岩、矿产资源、晶体、工艺美术矿物等。设有原材料、金属矿藏、非金属矿藏陈列室10个,展出商品5000余件。展品中有海南岛著名的羊角岭特大型晶体矿床,晶体体大,晶簇众多,形状各异,包括各种双晶、微斜面、蓝针、蚀刻面等晶体标本; 120万南广东各时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山脊地区及不同岩性的深成岩、后生岩、喷出岩的全套地层标本;还有石路铁矿、大宝山多金属矿、凡口铅锌矿、大江坪硫铁矿矿等数百个。成套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标本。展出的还有广东特产的板状黑钨矿、结晶蓝铜矿、观赏孔雀石,以及广东四大名石端州砚、英德英石、云浮大理石、信宜玉以及各种钟乳石。除常见的钙钟乳石外,还有硅钟乳石、铁钟乳石、铜钟乳石和武术钟乳石。展出的珍品包括来自广州地质历史的恐龙蛋和茂名无盾龟等化石。
17. 广西地质博物馆
广西地质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地质博物馆。位于南宁市建正路。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广西地质矿产展览馆,1977年重建,1989年正式开放。
馆内藏有各类地质标本10000余件。珍品中有方解石石花、水晶簇、压电晶体、菱锌矿、天然金、天然银、磷酸铅矿、海龟化石、亚洲象化石、鹿角化石以及罗浮、大罗、六井陶罐等。包括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永宁、田林、南丹陨石等。有地科普、地层古生物学、矿产资源、矿床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城市环境地质等基础展示。博物馆对永宁陨石和田林陨石进行了科学研究,首次在永宁陨石中发现了国内罕见的三方硫化镍。
18. 云南地质博物馆
云南省地质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白塔路。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地质标本陈列始于1954年,1957年成立地质陈列室,1979年建成云南省地质局地矿陈列馆,1990年改为现名。
云南地质博物馆藏品近5000件。云南省出产的珍品中有天然铜140公斤。锡石单晶6公斤、黄玉自形单晶8.7公斤(部分透明)、白洲石单晶、孪晶、厚绿帘石晶体50余公斤、蓝绿色含铜各向异性矿石、黄色镉菱锰矿、天河石、国内稀有红砷镍矿、钼铅矿、新矿物单斜铜矿、锡门石、海蓝宝石、红祖母绿、各色碧玺、镁铝榴石石榴石、白斑岩、西瓦古猿牙齿、云南旋石、中新世貘、5000年前的犀牛化石、羊棘齿牙、两具较完整的早侏罗世原蜥脚类恐龙化石、全新世早期大板桥人化石及中国南方发现了第一件打碎的石器。
19. 甘肃省地质博物馆
甘肃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43年,其前身是地质陈列室。它是由我国老一代地质学家王日伦先生创办的。是全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甘肃地质博物馆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滩间子团结路6号,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陈列面积4860平方米。建筑风格新颖独特,具有独特的地方和当代特色。
博物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4D球幕影院和临时展厅。殿外有矿林和皮影雕塑文化墙。馆藏省内外地质矿物、古生物、矿物、岩石标本3万余件。馆内陈列有大夏龙、兰州龙、甘肃鸟等大量国宝。
20. 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
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位于西宁市胜利路。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青海省地质局资源博物馆,1985年更名为青海省地质矿产陈列馆。 1990年更名为青海地质博物馆。
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是全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总面积32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230平方米。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的宗旨是展示青海国土资源特色,服务资源开发,普及国土资源科普知识。已成为外界了解、了解青海的一个窗口。
21.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的前身是新疆地质矿产陈列馆。 1984年9月开馆。2002年自治区拨专款新建博物馆,并更名为现名。新馆于2004年5月正式开馆,被评为全国首批100个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新馆设有地球科学、新疆矿产资源、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四个展厅。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展览面积4600多平方米。
博物馆收藏矿物、岩石、矿石、动植物化石标本12000余件,展示新疆发现的121种矿物中的115种。其中一等品100余种。其中,一颗水晶长1.7米,直径62厘米,重约780公斤,一颗圆形天然铜,直径35厘米,厚25厘米,重102公斤,铜含量为99.84%。新疆第一颗晶体重1.2克拉透明钻石、产于阿尔泰伟晶岩矿床的大面积绿柱石、白云母,国内外著名的和田玉,以及各种碧玺、宝石。 1983年夏天,我国首次发现距今2.3亿年前的两栖脊椎动物乌鲁木齐蝾螈和距今1.6亿年的脊椎动物桥龙苏氏完整化石标本。
22. 天津蓟县地质博物馆
天津蓟县地质博物馆位于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内,占地17000多平方米,其中5000多平方米。博物馆的设计中,以地质层、历史层、岩石层、建筑层作为贯穿始终的设计主线。
博物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设有地质展厅和历史展厅。这是中国同类展览馆中规模最大的。展览内容主要集中在地球科学、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矿产资源等方面。是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独具特色、具有天津特色的地质博物馆。
23. 内蒙古鄂尔多斯国土资源博物馆
内蒙古鄂尔多斯国土资源博物馆前身为鄂尔多斯地质矿产陈列馆,始建于1999年。馆内陈列面积2000多平方米,馆内建筑由8个部分组成。块。
馆藏标本600余件,展出328件,包括矿物标本、矿石标本、化石标本、矿产品、观赏石、土样等。
24、辽宁本溪地质博物馆
辽宁本溪地质博物馆位于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本溪水洞风景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下设地球科学部、生命演化部、矿产资源部、地质遗迹部、多功能厅、综合厅六部分。它展示了地球在46亿年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外动态地质过程,以及各种地质作用造成的地质遗迹。
馆内陈列地质遗迹、史前地质遗迹、国家珍贵标本30余件、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珍稀标本3300余件。其中金刚山义县翼龙、本溪甲龙、马氏燕食鸟鱼等为世界上仅有。化石标本;中华龙鸟和毛翅鸟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标本之一;鱼龙、海百合龟九龙鼻等化石标本,都是珍稀精美的化石。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几乎涵盖了所有脊椎动物门类,特别是早期鸟类化石、羽毛恐龙、奇异水生蜥蜴、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最早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等稀有国宝级世界级化石是本溪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同时,馆内还陈列国内外及省内各种稀有精美的矿物晶体、宝石、玉石观赏石。重点展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三园30个景区、21个景区地质遗迹的地质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科学讲解。
专题地质博物馆
25.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位于市中心鸡鸣寺风景区。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一座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是自然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基地。该博物馆以古生物化石为基础,重点展示古代无脊椎动物、古代植物和微型古生物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古生物学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藏品丰富,展品精美,其中以包括“中华龙鸟”在内的“澄江动物群”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最为珍贵,堪称国宝级化石。
26.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位于太原市迎泽街与晋祠路交叉口。 1989年9月30日建成开放。博物馆分东、西两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由陈列馆、中国煤炭科教文化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组成。
博物馆总体陈列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炭生成馆、煤炭与人文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目前,煤炭生成博物馆、煤炭与人文博物馆、煤炭艺术博物馆、煤炭文献博物馆、模拟矿山已向公众开放。此外,还开发了古壁画馆、煤矿安全教育馆。
27. 中国古生物博物馆
中国古生物博物馆(英文简称PMC)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建立。是我国第一个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和进化论知识的国家。它是一座特殊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 1995年12月,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按照生物进化顺序分为两个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和四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代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及旧石器展厅),并包括东厅、贵宾厅等专题展厅。依托该所百年来采集的20万余件标本,展出了近千件代表性藏品。展品精美、品种齐全,位居亚洲第一、中国之最。这里展示了五亿多年前至一万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制作的各种史前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和模型,包括无颌和有颌的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的化石。工具全面展示了史前动物和远古人类的自然遗迹和生命进化的宏大过程。
中国古生物博物馆展出的珍贵展品包括来自非洲的特殊礼物“活化石”拉蒂默、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的禄丰龙、以及龙的骨架等。我国小学教材中收录的古代动物黄河象,以及失传前复制的神秘“北京人”头骨仿真模型等。近日,博物馆新增了长有羽毛的恐龙、世界上最早的角喙古鸟、世界上第一个翼龙胚胎、中生代食恐龙哺乳动物等引起世界轰动的珍稀标本。
28.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
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以下简称岩溶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桂林市东南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办公楼西北角。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附属的科普展厅。馆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
博物馆建筑面积2345平方米,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设有可容纳100人的学术报告厅和中小型贵宾接待室。博物馆藏品近2000件,拥有大量精彩的实物标本和图片。模型展示了我国岩溶领域各个学科的概况:如岩溶区域地质学、岩溶水文地质学、岩溶工程地质学、岩溶洞穴与人类、岩溶矿物与岩溶研究史等,形象地反映我国岩溶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展品包括大量稀有珍贵标本:如水晶穗、巨型水下石葡萄、水晶花、钙水晶锥、莲花盆、盲鱼、方解石石花等。博物馆内,矗立着我国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雕像。
29.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龙化石博物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龙化石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总面积1200平方米,收藏各类矿物、岩石和古生物化石标本3000余件。其中“鱼龙世界馆”主要揭示贵州风情山脊生物群的重大发现; “地球演化历史陈列馆”揭示了地球从前震旦纪到第四纪的演化过程。地球的演化和长江三峡地区海陆变迁的历史,描述了地球的起源和生物的演化;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治理陈列馆”展示三峡库区危岩、滑坡等地质灾害及治理情况; “矿岩陈列馆”陈列了中心历年来从华南著名矿床采集的矿岩标本和矿物样品200余件。
30.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入口处,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与八大处公园山脉相连,距北京市区20公里。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80平方米。设有11个展厅、1个文物保护区和1个地质勘探模拟互动发掘区。
馆内展览介绍了第四纪冰川的基础知识、李四光先生第四纪冰川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冰川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第四纪的分布与考察等。我国的冰川等等。大部分展品是冰川遗迹的照片和一些冰碛标本。博物馆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普领域的优势,为社会科普“气候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未来冰河时代人类将如何发展文明”、“冰川时代”等科普知识。现象为当今人类提供能量储存”、“对人类文明潜在的巨大威胁”等专题展示。
31.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麓。它是一座始建于1953年的古人类遗址博物馆。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忠在龙骨山出土了第一块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震惊了世界。距北京市区约48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考古遗址,也是“北京人”的诞生地。
周口店遗址分为遗址区和博物馆两部分,常年对观众开放。遗址区内有著名的猿人洞、辛洞、杉杉洞等化石遗址。博物馆内设七个展厅,馆内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动物化石、石器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观众讲解周口店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32.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
黄河博物馆(河)始建于1955年,位于郑州市花园路与迎宾路交汇处,迎宾路402号。隶属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
黄河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河流博物馆之一。截至2016年,它是国内唯一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博物馆。隶属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的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治黄陈列馆”,1987年6月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舒同先生题写了馆名。
33、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代地质展览馆
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览馆位于蓟县东风路花园街。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始建于1984年,占地9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岩层中存在着生命早期的宠物藻类植物,而在距今1.4-12亿年的岩层中,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微生物群,极大地推进了此类微生物的出现。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展厅共有七个展厅,分别是综合厅、长城系列展厅、集贤系列展厅、青白口系列展厅、矿产资源展厅和资料室。展示岩石标本450余件及大量图片、文字、数据。三个专业展厅依次介绍三个系列十一组(三个系列分别指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十一组分别指: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下马岭组、大红峪组、高庄组)组、杨庄组、乌米山组、水石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荆二峪组地层)地层记录了18亿至8亿年前的地质演化历史,储存了反映古地理、古生物、古气候、古构造、古地磁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等大量自然信息。
34. 唐山地震纪念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 1996年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十周年之际,进行了大规模的展览改造,目前固定展出的是“唐山成就展”。
地震纪念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长度620延米。展览共有景观模型及艺术品21件、等离子电视6台、电子触摸屏4台、3大类50余套实物展品、400余张照片、12张静态图表、14张光电图表、31个文字版本。个人的。三组巨型铜浮雕展示了唐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平台模型直观地展示了唐山的地形、地貌和行政区划;地震科普片让观众在身临其境的体验的同时也了解了地震。科普知识;展览由序言和9个部分组成。
35. 山西榆社化石博物馆
榆社县化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榆社县迎春南路。始建于1983年7月,是山西省唯一的县级化石博物馆。
2006年新建的博物馆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展厅面积1280平方米,仓库面积300平方米。馆藏化石1000余件,是研究榆社盆地距今700万至100万年古地理、古气候和生物演化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博物馆有“古脊椎动物”的基本展示。化石展”。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历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尤其是唐代左右的佛教造像。
36、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天然气博物馆
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天然气博物馆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这座近250平方米的博物馆全面展示了苏里格气田勘探建设成果,包括媒体展示、展板、沙盘、模型、实物展示等。
其中,媒体展示片《开发苏里格气田》集中介绍了苏里格气田的勘察、开发、建设情况;展板内容包括天然气基础知识、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苏里格气田开发历史、乌兹别克斯坦神旗天然气开发利用板块等8个重大项目;沙盘全面覆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集气站、天然气管道等;模型包括天然气井架及其生产、集输、净化系统模型;实物展示涉及天然气开采设备、实物开采实物、天然气中下游产品等。
37、辽宁省易县易州化石博物馆
宜州化石博物馆始建于1994年,1996年正式接收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亲自题写馆名。宜州化石博物馆是辽宁省首家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宜州化石博物馆收藏化石标本近万件,展出精美化石标本200余件。博物馆现拥有恐龙、动物、植物、科普影视、书画等五个展厅。博物馆展出辽宁省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恐龙化石标本之一——一线龙。
38. 吉林陨石博物馆
吉林陨石博物馆位于松花江南岸,吉林大桥附近。 2009年在吉林市世纪广场附近扩建,现设有正厅和分厅。吉林陨石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以陨石雨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收藏有世界上最大的陨石——中国吉林一号陨石,以及从世界十几个国家送来的各种陨石标本。
39、黑龙江嘉荫中国恐龙博物馆
黑龙江嘉荫中国恐龙博物馆位于中俄界河黑龙江右岸,嘉荫县城以西12公里处。博物馆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展厅面积2100平方米。是一座自然科学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由鸭嘴龙、霸王龙、鸡龙和甲龙骨骼组装而成的8具恐龙化石骨架。这是继四川自贡、云南陆丰、江苏常州、内蒙古二连浩特之后,我国又一大型恐龙博物馆。
40. 大庆石油科技馆
大庆石油科技馆,当地人称“地下宫殿”,位于让胡路区中央大街大庆油田开发科学实验展览馆内。现有博物馆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这是一座美丽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1995年9月,博物馆重新装修,增设化学展厅和恐龙化石。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大庆油田的油气勘探、油田开发现状和辉煌的采油历史,以独特的方式将复杂深奥的石油科学和采油技术展示在观众面前。
41. 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是西峡恐龙遗址公园的核心景点之一。西峡恐龙遗址公园是一座大型恐龙主题公园,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西峡县淡水镇三里庙村。西峡恐龙遗址公园主要由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馆、恐龙蛋遗址和模拟恐龙园四部分组成。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景区。其中,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蛋化石为核心展品的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地质博物馆在全国的三个分馆之一,占地35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42. 常州中华恐龙园
江苏省常州市中华恐龙园在亚洲数千家主题公园中排名第11位,在中国排名第5位。公园目前拥有七大主题区,五十多个极限游乐项目,每天有十多个游乐园。丰富多彩的主题表演。整个博物馆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龙头最高处达71米,穹顶最高处达36米。中国恐龙博物馆有五个主馆和六个副馆。主厅包括中庭、展览厅、景观厅、观光厅和影视厅。
43. 黄冈李四光纪念馆
黄冈市李四光纪念馆位于黄冈市龙王山南麓。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了“李四光纪念馆”的馆名。纪念馆占地11.6亩,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设有12个展厅。有“李四光生平展”、“地质矿产标本展”、“地震陈列馆”、“青少年科普活动陈列馆”等,用百余幅图片介绍了李四光先生的丰功伟绩,对象和文本。
44. 黄石市博物馆(桐庐山古矿遗址博物馆)
黄石市博物馆是黄石市第一座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始终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 1999年,黄石市政府正式批准建设黄石市博物馆新馆,位于黄石市团城山人民广场东侧。 2004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2008年12月29日新馆落成,免费向公众开放。
新馆总占地面积20.58亩,总建筑面积6141.27平方米,为3层框架结构。黄石博物馆以“矿冶”为主题,捕捉了黄石历史进程最本质的特征,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地方特色的展览。
45. 山东省山王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山东省山王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位于全国文化模范县临朐县,距“化石宝库”山王化石产地仅20公里。目前有山王化石、文物、石佛、精美书画、精美石雕五个展厅,以及石雕长廊。是一座集展示、教育、收藏、研究、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山东山王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始建于1982年,一期工程于1985年竣工。博物馆采用明末清初二层楼阁形式。整个建筑雄伟、雄伟。四周回廊、雕梁画栋,雍容华贵。 1996年,博物馆二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主体分为三层。
46.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位于深圳仙湖植物园古化石林旁。其展厅形状像一座巨大的岩石城堡。这是一座新颖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陈列不同时代、类型的古生物化石标本200余件。它介绍了有关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知识,展示了古代植物化石的形成过程。由于馆内展示的内容与馆前古化石森林的展示相呼应,形成了完整、一体的组合。
47. 汶川地震博物馆
汶川地震博物馆是为纪念“5.12汶川地震”而建的大型博物馆。 2009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5月11日开馆,是剑川博物馆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总面积6000平方米。博物馆以汶川地震震级为参考,模拟真实的地震场景。观众进入封闭的模拟地震馆后,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震的实时场景,感受山体滑坡、地面开裂的恐惧,还能闻到地震的“气息”。地震——通过喷射无害气体来模拟弥漫在空气中的地震废墟的气味。
48. 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举世闻名的“大山堡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建设的大型遗址式博物馆。这也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占地面积66000多平方米,化石标本包括了205-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几乎所有已知的恐龙种类。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收藏和展示地。被美国《全球地理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49. 云南煤炭地质博物馆
云南煤炭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知识、趣味、文献于一体的综合性展厅。博物馆分为三部分、五个分馆、十二个展厅。综合馆主要展示全省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地质博物馆主要展示云南早石炭世至第三纪几个成煤期的地质特征和成煤规律;标本馆主要展示勘查院采集的煤炭和矿物标本;地质勘探馆主要展示百年来云南煤炭地质勘探史料和物品;文献馆主要陈列兄弟单位和各界人士捐赠的珍贵岩矿标本和文物。总藏品630件(套)。云南煤炭地质博物馆内藏有距今3.4亿年的无烟煤,还有褐煤、泥炭煤等煤炭标本。此外,还公开展示煤炭机密文献、国产手持电脑等大量反映煤炭地质勘探领域的“古董”和珍贵文献、化石、矿物标本。
50.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陈列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陈列馆是国家级专业金属矿产地质陈列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陈列馆于1979年筹建,1986年开放,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2460平方米。始建于1979年,1986年开业。
51. 兰州地震博物馆
兰州地震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十里套乡兰州交通大学后山脚下。它建在一个400米长的大型人防洞内。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收集、展示、研究、宣传地震史料和地震知识的专业地震博物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博物馆主展厅灯光昏暗,神秘莫测。民意调查;展厅门顶上是古地震断裂带,断层面清晰可见,十分壮观。
52.克拉玛依石油地质展览馆
克拉玛依油田矿业历史陈列馆,又称克拉玛依矿业历史博物馆、克拉玛依陈列馆,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准噶尔路22号。克拉玛依博物馆于1982年春动工,1983年7月13日竣工开放,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博物馆设有序言、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改革发展、跨越腾飞五个展厅,展示了克拉玛依石油工业从1909年起步到腾飞的历程。展厅陈列历史照片、物体、标本、浮雕和图表。博物馆庭院内还复原了办公室、油窖、宿舍等场景。该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免费向公众开放。
53. 上海石安矿业博物馆
上海石安矿业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湖光路39弄6号。这是一个私人矿物博物馆。里面有大量精美的矿物展示,去上海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