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旅游攻略

日期: 2025-01-19 09:03:57 |浏览: 14|编号: 6571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兰州黄河旅游攻略

兰州黄河旅游攻略

作为一个无私的导游,经常需要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在指导游客游览时所使用的说明。导游词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兰州黄河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兰州黄河旅游攻略1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的原始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生活、奋斗、繁衍。在千里之外的黄河流域,先民们定居于此,因为这里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中华文明初期的夏、商、周王朝,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都在中、长期。黄河下游;许多古代经典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该地区还创作了文化作品;古代文明标志性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也诞生于此。因此,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古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质清澈。中国最古老的书法书《说文解字》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称黄河为“商河”,《水经》称黄河为“河”。朱”称其为“商河”。 《汉书·西域传》称“中国河”,《尚书》称“九河”,《史记》称“大河”。西汉时期,由于河流含沙量增加,有人称其为“涿水”或“黄河”,但未得到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个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自唐宋以来的千余年历史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污染日益严重。加剧。我们伟大的母亲“患了颈病”,给黄土高原和西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我们兰州首当其冲。尽管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治疗”母亲而献出生命,但最终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仍然迫使我们接受一个不情愿的现实,那就是“悬河”、“城连城”。灾难有时也能转化为财富。如今,随着黄河旅游区的开发,“悬河”已成为世界奇观。未来,“城城城”也将成为探索远古奥秘的旅游胜地。我们兰州人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请来兰州,感受‘头上一河,脚下六城’的独特魅力!”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它长6米,宽2.2米,高2.6米,重40多吨。它是中华民族众多表现形式的母亲河。 ——黄河雕塑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构图由“母亲”和“宝贝男孩”组成,分别象征着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该作品荣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方案竞赛优秀奖。 “黄河母亲”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了兰州的形象。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它是全国众多代表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雕塑中最美的一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曾荣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方案竞赛优秀奖。

该雕塑由甘肃省著名雕塑家何娥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优雅的母亲侧躺在黄河边,看着怀里游泳的孩子。它们分别象征着生生不息、顽强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母亲和幸福安康、欣欣向荣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长发飘逸,神情慈祥,身躯修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一笑,昂首微弯右臂,仰卧在波涛上,赤身裸体。男婴依偎在她的右侧,目光微微偏向左侧,笑得天真烂漫,显得调皮又可爱。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雕塑的下底座刻有水波纹和鱼纹,这些图案源自古代甘肃彩陶的原始图案。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

兰州黄河导游词2

兰州是唯一有黄河穿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内,黄河如飞天锦飘落大地,蜿蜒东流。以黄河两岸风景名胜为基础而建,集山水、人文景点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犹如镶嵌在飞天之中。锦带上的一串串珍珠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市的水域不如下游那么开阔。然而,兰州人近年来斥巨资修建的40里黄河风情线,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甚至对一些南方游客来说也是如此。他还称赞它的美丽。近几年才修建的七里河黄河大桥,雄伟壮观,造型独特。虽然它只有三个主桥墩,但依靠桥面两束钢管起拉力作用,使大桥更加坚固、美观。位于桥不远处的“黄河母亲”雕像举世闻名,因此每天都吸引着许多游客来这里拍照。距离“黄河之母”不远的“兰州水车公园”,两座几十米高的水车虽然不再使用,却似乎在诉说着兰州黄河的往事。水车是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旭所创。它曾经灌溉了黄河两岸数万亩良田。不过,最令人兴奋的无疑是距离“水车公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远望去,只见载着人们的缆车从河南岸缓缓滑向河北岸,而滔滔黄河则飞流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雄伟、起伏,有拥抱金城之势。在李白塔下可以俯瞰山下的黄河和整个兰州城。它虽然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威势,却如同现代的“清明上河图”,令人惊叹其美景。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就像一串耀眼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据悉,为打造“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兰州正准备将“两山、两线、两园”纳入黄河关线建设议程。

兰州黄河导游词3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麓,金城关前。始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最古老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的桥梁,因此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一首这样的民谣:

黄河之害,黄河之险;

洪水难渡,洪水难行:

过江如又日,过江如过鬼门!

由此可见,当时渡黄河是多么困难。夏秋季节,黄河南北两岸的人们都要乘小船、羊皮筏渡黄河。冬天,河水结冰了,他们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一个寒冷的春天午后,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沿着黄河流域进入兰州。公历3月10日左右抵达兰州。这位名叫布鲁斯的英国人首先站在黄河北岸,抒情地称赞当时的兰州北城墙“风景如画,气势磅礴”。然后他讨论如何渡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市,感到头疼,他写道:

根据季节的不同,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的船桥,或者乘坐轮渡前往兰州。城对面的河有近300码宽,我们经过时河还没有解冻。冬天,人们直接在冰(河)上通行。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被淹死。当河流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仍然坚持走在这条冰路上,无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广生以诗歌的形式抒情地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况:一夜河水凝结惊人,碎玉散玉谁积?元兵沟被随意填平,走过它就像平地一样……那年黄河浮桥建有25艘大船,每艘船相距一尺五英尺(约4.5米),下边的锚石固定在河上,排成一排,用大圆木连接,然后铺上木板,四周围上栅栏,两侧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将军柱。银行。用一根大木柱将船固定在河上,并用两条每根120英尺长的铁绳固定。然而,这种浮桥是季节性桥梁。由于黄河正值汛期,每年11月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接着描述了每年春天浮桥竣工时的盛况:

每年的成桥仪式都十分热闹,各大官员和社会各界都会参加这一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古代威尼斯每年将亚得里亚海嫁给杜加尔国王的习俗相媲美。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车辆、马匹必须依靠冰“桥”过黄河。第二年,河冰融化,浮桥得以重建。不仅非常麻烦,而且一年之内又拆了又重建,花费了不少钱。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与元将阔阔帖木儿(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距河西500米)修建了一座浮桥。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不过,这座浮桥只是为了方便过河,战斗结束后就被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年),卫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处修建浮桥,用于运输粮食和俸禄,取名“镇远浮桥”。十二年后,洪武十八年(1384年),兰州卫指挥杨炼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而易守”的白塔山麓。因为靠近城市,所以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浮桥在黄河浮桥上也成为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以让人过河的浮桥。

1906年,主管甘肃洋务的彭应甲向清廷奏报,批准修建黄河铁桥。 1906年10月,该合同承包给德国泰来公司,工料费总价16.5万两白银。合同规定,铁桥竣工后即竣工。自购买之日起保修期为八十年。黄河铁桥建成后,实际花费白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从德国采购,海运至天津,经京凤凰铁路运至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经京汉铁路运至河南新乡。从新乡经西安,分成36批,用马车运往兰州。

一天清晨,数十辆大车厢从新乡火车站简易货场涌出。车轮声、马蹄声、钟声、拍板声、秦腔声、花声、马嘶声,形成旋风般的声音。一曲混音交响曲沿着漫长的古道响起,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次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侧建了两个大石坊,分别刻有“三遍礼记”和“九曲安澜”,并分别上有对联:

曾几何时,大海有万千波涛;还有黄河第一桥。

天险康趣成海市蜃楼,法不可得;

河流在画作的开头蠕动。这是从安德梯上看到的天空。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仅经受了黄河三次特大水流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辆上的弹药被炸毁。烧毁了桥南端的18块木板。桥面和一些纵梁。军管会组织300余人夜间进行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来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根弧形钢架拱梁,并将原来的木桥面全部换成了现在的铁桥面。兰州市现已有桥梁十余座,使兰州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榆中、白银交界处的西固达河至武进峡人口最密集的河段。

古老的铁桥跨过古老的夕阳,塔影河声唤起旧梦……

如今,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文物价值已远远超过其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沿岸金城最引人注目的一景。

兰州黄河导游词4

黄河风景线是兰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变得更加美丽,成为参加兰州“两会”的政协委员思考和热议的话题。 3月23日,兰州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兰州市政协委员张新耀提出,兰州要增强黄河风景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景线建设成为高水平的黄河风​​景线。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表示,面对兰州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临着严重的不适应。主要原因是缺乏高层阵地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发展滞后,以及原有的黄河母亲、水博园等景区规模小、文化元素少。新旅游景点创意和开发缓慢。缺乏旅游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管理体系不完善。滨海地产的发展引发了旅游资源瓦解等各种问题。 。

为此,张新耀提出重新定位黄河风情线,从城市名片、绿色走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景点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建设目标。高水平文化旅游景区,对市区黄河台进行统一规划,对滨海土地开发、生态绿化美化、风景名胜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行专项规划,设置红色制定路线,制定规则,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和管理,严禁实施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规划在黄河风景线风景区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发展潜力大的核心景区,开发一批与休闲、度假、旅游相关的核心景区。根据当前情况进行商务、娱乐等。将保健养生与其他产品相结合的复合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他还提出以黄河风情线为平台,发展一个或几个有特色、高品质、持续时间短、场面不宏大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出留住过夜游客,进而打造一些酒吧和茶吧供人们放松。 ,让旅客住得开心。

兰州黄河导游词5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原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麓。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始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该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耗资36000多两白银。桥两端建有两个大石坊,上面刻有“三惠”、“安澜九曲”。桥有四个桥墩,下有水泥铁柱,上有石块。弧形钢拱梁是后期加固工程中增设的。 1919年,铁桥受战争影响,关闭11天。后来经过修复并重新开放。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麓,金城关前。始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最古老的桥梁。这座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的桥梁,因此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洞。桥上有5根弧形钢拱梁。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鹏应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盛云的支持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六万余两修建。 。鲍本、德罗提供技术指导,建成了黄河上第一座铁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州市区已架起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技术先进、气势非凡的铁路、公路桥梁。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不再是连接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虽然如此,人们依然对它敬佩、欣赏,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镌刻着兰州千古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一幅兰州人民灿烂的艺术画卷。

“黄其炎传,铁汉秦章光龙班;江清海清,桥虹照耀守护金城。”如今,这座古桥依然横跨黄河,与白塔山遥相呼应。 “抬头迎白塔,缓渡黄河,对岸有两座山,中间热闹非凡。”赵朴初的诗颇能唤起人们旅游的兴奋之情。与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和纪念价值似乎比其交通功能更有意义。

兰州黄河导游词6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兰州市,黄河像一条飞扬的丝带落入人间,蜿蜒东流。以黄河台湾风光风景区为蓝本而建,集山水、人文、风景名胜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犹如镶嵌在飞天之上。锦带上的一串串珍珠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市的水域不如下游那么开阔。然而,兰州人民多年来投入巨资,修建了40里的黄河风情线,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甚至对一些南方游客来说也是如此。他还称赞它的美丽。近年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雄伟壮观,造型独特。虽然它只有三个主桥墩,但依靠桥面上的两束钢管,让这座桥变得更加坚固、更加美观。位于桥不远处的“黄河母亲”雕像闻名全国,因此每天都吸引着许多游客来这里拍照。至于距离“黄河之母”不远的“兰州水车公园”,两座几十米高的水车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们似乎在诉说着兰州黄河的往事。水车是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旭所创。它曾浇灌了台湾黄河沿岸数千亩良田。不过,最令人兴奋的无疑是距离“水车公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远望去,只见载着人们的缆车从河南岸缓缓滑向河北岸,而滔滔黄河则飞流而过。江对岸,白塔山巍峨起伏,险象环抱金城。在东北地区的李白塔下,可以俯瞰山下的黄河和整个兰州城。虽然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威势,却如同当代的“晴天江景”,令人惊叹美景。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就像一串璀璨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据悉,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兰州正准备将“两山、两线、两园”纳入黄河风景线建设议程。

兰州黄河旅游攻略第七章

兰州是唯一有黄河穿过的省会城市。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兰州人民利用这一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黄河风情线。他们以此为龙头、主打产品,大力发展兰州旅游,取得了良好成效。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形象。

在旅游文化方面,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现实的旅游资源。因此,只有充分利用黄河给我们带来的独特优势,打好“黄河牌”,唱好“专戏”,做好“大文章”,才能提高品味和水平。兰州旅游品位。 年,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黄河关线。这一设想的提出,为兰州旅游业提供了线索,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年召开的兰州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海关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的决定》,将海关线路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法律层面。随后,来自全国知名设计部门的多套设计方案在本市部分媒体上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最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在多份规划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飞锦带串珠”方案。这条“锦带”西起西柳沟西固区,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平均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不断完善。一批绿化亮化工程、滨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季花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龙园、碑林、滨水平台、体育公园等已建成,在建设施和景点已成为风景。线路日益美丽多彩,成为兰州特色的重要标志和代表性城市形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兰州观光旅游。

旅游业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去年以来,我市努力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已通过省旅游局初审,正在等待国家旅游局最终验收。 “创优”工作的实施,给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兰州旅游业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兰州政府主导、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此次《决定》首次将全市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旅游业明确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预示着兰州旅游业今后将加速发展。

古老的黄河在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面貌;兰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人们有理由相信,兰州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兰州黄河导游词8

黄河风景线是兰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变得更加美丽,成为参加兰州“两会”的政协委员思考和热议的话题。 3月23日,兰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兰州市政协委员张新耀提出,兰州要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打造成为兰州高水平旅游城市。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表示,面对兰州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临严重不适应,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规划和高水平站点建设旅游设施发展滞后,而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规模较小,文化元素较少。新旅游景点创意和开发缓慢。缺乏旅游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管理体系不完善。沿海房地产的发展导致旅游资源的碎片化。类型的问题。

为此,张新耀建议重新定位黄河风情线,从城市名片、绿色走廊、文化走廊、休闲旅游景区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建设目标。以建设高水平文化旅游景区为抓手,对市区黄河两岸进行统一规划,对滨海土地开发、生态绿化美化、风景名胜区建设、旅游景区建设等进行专项规划。配套设施、划定红线、制定规则,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实施。在黄河风景区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发展潜力大的核心景区,开发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旅游相关的核心景区。娱乐、保健等因地制宜。组合复合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他还建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平台,培育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品质、时间短、场景不复杂的演艺品牌,利用旅游演出留住过夜游客,建设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们休闲放松。 。 ,让游客愿意停留。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