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摘录郴州经济社会发展10年

日期: 2025-01-18 20:02:49 |浏览: 7|编号: 6558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摘录郴州经济社会发展10年

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郴州市北湖商圈 邱泽 摄)

10年来,郴州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另一方面着力振兴乡村。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10年来,“楚粤儒道”绵延万里,四通八达。尤其是去年9月郴州北湖机场的顺利开通,标志着该市从二维交通向立体交通迈进。

10年来,郴州高度重视保障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15年中国3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郴州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郴州,犹如湘南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

1 将动能转化为体力增加

盛夏的郴州,绿意盎然,山清水秀,森林辽阔,东江湖光耀眼,碧波荡漾。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郴州采矿业曾占全市经济的5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后,郴州比全国其他地方更早感受到资源依赖的弊端。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10年来,郴州干部群众克服转型道路上的障碍,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改革开放。

7月8日,2022年陈商大会在郴州开幕。知名湘(陈)商、新陈商、拟来郴州投资的商户代表,以及外地陈商(会)会长和外地陈商(会)负责人300人齐聚郴州。

三天时间里,大家以“乡愁、亲情、友情”为纽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友谊、洽谈合作、共谋发展。

“陈”正在崛起,商机无限。

陈商大会期间共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610.76亿元。

(郴州经济开发区。)

“我们能够在10天内在郴州签约,是因为我们看好当地的营商环境。我们希望利用郴州的资源优势和营商环境,投资200亿元,打造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发布会上,三一集团董事兼总裁唐修国表示。

时间变迁,昼夜循环。郴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念始终如一。目前,郴州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30万户,一批500强企业已建成投产,“六大产业集群”和“九大产业优势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四大百亿”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75.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81家。

近年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引进外资均位居全省前列。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先后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全国创新竞争力百强城市之一。

成绩的背后,是当地人民稳定经济、改善环境的不懈努力。 6月8日,郴州召开稳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稳经济实施细则和7项配套政策,形成“1+7”政策体系。

“1+7”政策体系包括1个实施细则和7个配套实施方案。其中,实施细则分为财政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基本民生等六个方面32项政策。配套实施方案包括促进消费、定向投资、金融支持等。在培育企业服务专员、项目服务专员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

类似政策不断出台,源于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要求,持续推进“放管服”“一次做一件事”改革,落实重大改革任务730余项,圆满完成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权力下放,监管和服务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层“一站式”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251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郴州坚持产业引领、综合发展,深入开展“三个提升年”工作,全力发展产业、强实体,迈出了坚实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中。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增长1401.41亿元,2021年增长到2770.08亿元。其中,2020年财政收入质量跃居全省第一。

此外,该市还获批两岸产业合作区、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入选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被评为广东省“最受欢迎国内旅游目的地”、“中国企业商业”。 “环境最佳城市十佳”。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国296个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郴州市营商环境排名全省第81位、第2位。

(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小布古村。)

2.城市美化与品质提升

强化功能、搭建平台、提升品质……郴州,一座充满活力、魅力四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逐步展现在大家面前。

郴州变身美丽城市的故事,和很多城市的旧城改造一样,也是从道路开始的。

3月5日,市委主要领导来到市二中开展“心连心、面对面”干部走访,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看到,由于学校门前道路狭窄,上下学高峰时段人流、车流混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立即要求有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道路改造,打通交通“微循环”。

宿贤区城管综合执法局迅速行动。经过一个月的改造,拆除了原有绿化带,将车行道拓宽至7米,在学校门口增设了3米宽的人行道,新建了半径9.5米的环岛。

4月9日,道路质量提升工程全面竣工。为学校师生及周边居民出行创造了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

如今,学生通过两侧新增人行道进出校园,车辆绕环岛有序进出,有效提高了交通效率。师生们纷纷表示,改造后的道路实现了人车分开,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二中门口道路质量的提升只是当地城市升级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郴州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北湖、马家坪等老市场搬迁改造进展顺利,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你看,路面全部铺上了沥青,雨水通过管道分流了,化粪池里的臭气也不再飘散了……”北湖区人民路居民陈建忠津津有味地看到这些变化。新环境。

陈建中说,这个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小区,地面损坏严重,墙体开裂、倾斜下沉,沟渠、化粪池堵塞。去年10月,市住建局对其进行了修缮。现在有了新的大楼,更多的停车位,美丽的花园,居住起来更加舒适。

今年上半年,郴州城镇82个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刘红跃表示,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和试点资金12.35亿元。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四票制”协调推进机制(政府发“票”、小区发“票”、发“票”)各方共同处理的“法案”)有效解决改什么、怎么改、谁改、如何管理的问题。

“四单制”实施以来,郴州老旧小区改造由“弱散”转变为“一盘棋”;从“改造改造”到“城市体系更新”;从“大投入、高端”到“花小钱、办大事”的“高端”;从“重建轻管理”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将老旧住宅区改造为方便、舒适、宜居的项目。去年,这一机制被省住建厅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郴州完成“两室两棚”改造18.1万套,改造旧住宅7.3万套,解决了14万余户历史遗留产权证办理难题。

郴州北湖机场、东江引水、郴州火车站改扩建、临连高速公路、邙山水库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天然气进陈”工程顺利通气。该市成功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城市。

(汝城县文明瑶乡沙洲芙蓉学校。)

3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7月24日,阳光明媚,天空蔚蓝。

游客漫步郴州西河风景区,一步一景,仿佛进入了百里画廊。贵阳县郑和镇和谐村,荷叶刺痛,白鹭飞翔;北湖区花塘镇赵鲁村,菜园碧绿,瓜果飘香;苏仙区徐家洞镇河头村连山庄园,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永兴县湘银渡街道包口村文化礼堂,《风俗变迁》的快板清脆甜美……

西河发源于北湖区仰天湖骑天岭山脉,流经贵阳、北湖、宿县、永兴4个区县、52个村(社区)。该流域人口约100万,全长近142公里。

2014年以来,郴州将西河风景带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城际绿道、旅游高速公路、公园、客栈、停车场、迎宾站等,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今年年初,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三年建设启动后,沿途各个村庄变得更加美丽,产业更加繁荣,村民更加富裕。

西河风景带正是郴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件大事”,扎实实施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湖南江西边境区域合作示范区,使郴州成为优秀城市。实施“三个示范”,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共振和有效衔接。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截至去年底,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89%,自来水普及率90.65%,安全饮用水覆盖率100%。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四好乡村路”建设、连接行政村的光纤网络完成率100%,实现公路“组通”、“村村通”的客运。

郴州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90个,市级示范村297个。

旅游、医疗卫生,蔬菜、柑橘、茶叶、生猪等四大百亿产业,粮食、烤烟两大传统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打开了大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410元增加到2021年的19303元。

苏仙区徐家洞镇蓝王庙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推动特色种养殖业和高品质乡村旅游,成为“网红村”,吸引了大量游客。

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郴州指导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引导城乡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进基层自治、法治一体化发展、以德治国,培育文明乡风,助力风俗变迁和乡风振兴。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8个。

在汝城县土桥镇黄家村村务公开栏上,有一份村规民约“红黑名单”。红榜表彰村民房屋建设规范、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黑名单批评无序施工、不讲卫生、不做好工作等不文明行为。

黄家村党支部书记黄益华表示,“红黑名单”增强了村民的卫生文明意识,改变了村容村貌。

千公顷稻田翻滚着绿浪,瓜果蔬菜香浓翠绿。幸福生活繁荣昌盛,房屋庭院焕然一新。一个产业繁荣、人民团结、生态优美、环境优良、人民富裕的郴州正在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五雅中学。刘成芬、张锐 摄)

4 向各个方向行驶

郴州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汇处,长江、珠江水系分流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修路致富”方针,掀起交通竞争、大建设、大提质热潮。 2019年、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交通运输企业。加大对优秀城市的督促和鼓励力度。

十年如歌,十年沧桑,十年坎坷,郴州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1.8万公里,“三纵两横”的公路网骨架已形成。各县(市、区)半小时即可上高速公路。

——国道总里程826公里,省道总里程1782公里。各县(市、区)均至少有1条二级公路与市区及邻近县(市、区)相连。

——农村公路总里程14902公里。 25户100人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100%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通了公交车。

——城市公交线路95条,运营线路长度1088公里,公交车站788个,水运轮渡码头180个,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运营船舶354艘。

——郴州北湖机场通航,已开通至国内12个城市的7条航线,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种交通选择。

桂东县平均海拔881米,是湖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全县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471座,八面山就是其中之一。

“八面山离天三尺三尺,人过必须低头,马过必须下鞍。”这首流传已久的民歌,表达了桂东的“高高在上”,让人心生寒意。

桂东县沙田镇人黄存仁说起这10年来的变化,难掩兴奋之情:“以前从桂东县到郴州要5个多小时。 2013年底,武深高速湖南段(平如高速)通车后,仅需两个小时左右。”

依托平如高速公路和穿县的国省道,该县形成了“内大循环、外循环通”的交通格局,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路。

“交通+生态+旅游”优势凸显,桂东县成为很多人养生度假、休闲避暑旅游的首选。据统计,全县已开发民宿600多家,床位1万多张。许多村民通过开民宿致富。

在聚焦交通发展的同时,强化安全监管,做好公路超限治理、清除隐患、水运污染防治等工作。

——对在建公路工程和农村公路、渡桥、危桥改造工程,各参建单位合同履行情况、实物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现场安全、工程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成本等

——利用“四合一”科技超车控制系统,对重要路口、路段、货运源单位实施全天候监控,让超限、超载车辆无处藏身。

——开展东江湖水上应急演练,深入推进运输船舶专项清理整顿行动和水上交通安全检查整顿专项行动。

——全面淘汰老旧渡轮,处置“僵尸船”,全国首艘LNG动力客船在东江湖投入使用。

……

如今,在郴州开车,道路平坦、顺畅、秩序井然,沿途的花叶令人赏心悦目。

5 民生大于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

郴州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多方资源,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问题落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

7月4日,首届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举行,周边市州展区人头攒动。临武玉雕、蒙眼配钥匙、蒙眼切气球上的蔬菜等技艺一一展示。能工巧匠施展十八般武功,无一不是各城州的绝活,让观众惊叹不已。

走进郴州展区,一块写着“就业福地”大红大字的展板十分引人注目。从“富城创业之星”、“全民招聘行动”,到“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中国创艺‘双创大赛”……一幅幅画面展现了当地就业之路。

郴州把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就业优先战略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7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教育是国家的优先事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而且要学好。

7月19日,汝城县文明瑶乡沙洲芙蓉学校,校园干净整洁,教学楼里传来书声……

该校是去年秋季学期郴州新开办的三所芙蓉学校之一。是省级重点教育扶贫项目、汝城县重点民生项目。近两年,郴州在汝城、宜章、安仁、桂东县新建了7所芙蓉学校,总投资6.32亿元。

近年来,新增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额25.5万个,新增教师2.3万人,彻底清理义务教育大班6292个。

健康是人类生命的基础。

“刘奶奶,我给您带来了洗澡椅,您可以坐在上面洗澡,不用担心摔倒。” 7月20日,在宜章县安康社区居民刘建华、李根华家中,县民政局委托广慈康养中心安排养老服务人员邓丽兰照常上门为老人服务。 。这是该县“居家养老床位”建设的内容之一。

宜章打造“优势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委托养老机构将服务延伸到“床边”。家中为老人配备了轮椅,卫生间安装了防滑垫、扶手、便椅、沐浴椅,床边安装了护栏、紧急呼叫、智能摄像头。服务员每周都会拜访老人,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用品、洗澡、理发、剪指甲,并提供康复和保健服务。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居家养老床位300张,为700余人提供上门服务。

孩子有教育、有教育、有工作有报酬、有疾病有治疗、老人有养老、有住房、有扶弱。郴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并获得全国居家养老试点十佳城市评价。

随着健康郴州大力推进,生育政策有序落实,生育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全县“二甲”公立医院全面覆盖,县域“空白村”全面消除。村卫生室建成,人民群众健康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全市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地区。

(桂东县沙田镇好里村。本版除署名外所有图片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郴州改善民生首先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深入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惠民、健康惠民、交通惠民、饮水惠民、住房惠民“十大惠民工程”近年来,财政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77%以上。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0016元增长到2021年的398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410元增加到2021年的19303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新起点。郴州将努力谱写民生幸福新答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