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小长假,去这座隐居江南的古镇隐居吧。

日期: 2025-01-18 19:03:01 |浏览: 10|编号: 6556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趁着小长假,去这座隐居江南的古镇隐居吧。

“江南多美好,过去的风景我都熟悉。太阳升起的时候,江上的花红得像火,春天来的时候,江水绿得像蓝。我们可不可以不记得呢?”江南?——白居易》

古往今来,这首诗无疑是描写江南春景诗中的经典。有幸在春天来到了江南古镇,住进了一家别具特色的民宿,亲身体验了“江南之好”。

千年古镇,自带仙气

说起江南古镇,恐怕很多上海人已经审美厌倦了:远处有乌镇,近处有周庄,还有南浔、西塘、同里、甪直、枫泾、千灯、锦溪。 ..风景好像很相似。到处都是游客。

不过今天要介绍的古镇并没有那么出名,游客也没有那么多。适合回忆往事,慢慢品味。它就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新市古镇。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最大的水运码头,新市古镇其实已有1711年的历史,比故宫还要古老!

关于新市古镇的由来,还有一个来历。据说,新城原名潞城,但一千多年前的一场洪水,迫使潞城人迁移定居在这片江河成网、水烟荒芜的土地上。为了与原来的家乡和谐相处。为了表示区别,这个地方被命名为“新城”。相传江南道教代表人物卢秀晶曾在此筑楼读书,一日投水成仙。因此,此地又称“仙滩”。所以,新城可以说是有自己的仙气。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使这片土地不仅是历代重要的商港和丝绸产地,而且还是人才的策源地。古代有道士卢秀晶,后有清代花鸟画家沉铨,还有近代爱国技术专家、我国民族纺织工业先驱童润福先生。还有不少历代留下的明清文化遗址和民居。难怪杨万里曾留下“两岸柳荫旁,一出门即入船”的诗句。

古镇的夜晚别有一番风味

从上海市区出发,行驶150公里,约两小时即可到达新市古镇。

我们初到新市古镇时,已是黄昏,天上飘着小雨。前一分钟我还在繁忙的车道上,下一分钟我转过一个小拐角,就出现了人们的房屋、小桥流水的景象。

“这边,这边。”这时,一声问候传来。转身,桥那头的屋檐下,民宿的管家小夏小姐正在向我们招手。

过了石桥,沿着河檐走,就到了民宿门前。这是这里吗?乍一看,它似乎与旁边的房屋没有什么不同:深色的门窗,还有一扇并不宽阔的门。踏进门,你发现里面有东西——低调的黑色墙壁和深色的桌椅映衬下,蓝白几何地砖和宝蓝色吧台砖让人眼前一亮——这你是不是到了一个上海的酒吧?

原来这是餐厅,住宿区在河对岸。二层玻璃改造的天窗引入了外界的光线,一、二层的挑挑设计让空间显得更加立体、宽敞。

屋顶也很特别——它实际上是由交错的木雕窗户组成的。光线透过窗户折射,显得丰富多样。

等待上菜的时候,我环顾四周,发现椅子相当精致:蓝色的真皮座椅和皮椅,既美观又舒适。旁边的两张桌子也很有趣。一侧是中式古董桌,另一侧是西式边桌——整个餐厅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特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晚餐也如此。一份西式的德式烤猪手,一盘中式的炒菜和一盘炸虾,再配上新茶和水果,真是满足极了。

我们吃饱喝足后,小夏说要带我们去新城逛逛。

华灯初上的新城别有一番风味。没有小贩,没有烧烤店、奶茶店,没有酒吧、歌厅,甚至连游客也没有很多。街上的老店只卖梅花糕、茶糕等糕点。

■民宿前的石桥 摄影:李培嘉

过了一座桥,我们就来到了西河口。小夏说,这是新市古镇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果然,当我拐过一个弯的时候,我就感觉眼前出现了一片明亮的景象。几条河流在此汇聚,水面雾气缭绕,灯光与水色融为一体,远处是古桥老屋摇曳的倒影。

■西河口夜景摄影:李培嘉

■西河口夜景摄影:李培嘉

沿着河边走,无意中看到旁边有一个石楣,上面写着介绍。原来,这座叫曹家大院的古宅,曾经曾下榻过柳亚子、秋瑾等名人。当我们四处张望时,一位老太太走了出来,站在门口看风景。空气中还弥漫着蔬菜的香味。她肯定是吃过晚饭了,来到门口消化的。

中西结合的古镇民宿

过了餐厅,过了古桥,过了古庙,这里就是今晚住宿的民宿了。还是低调的,门面不大。门对面的墙上有一块绿色的马赛克瓷砖,上面写着“绝海宇”。

■民宿入口摄影:李佩嘉

为什么叫“绝海雨”呢?原来,旁边就是觉海寺,一座唐代古刹。 “域”二字既指有形的范围,又指无形的范围,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与小夏同行,步步换景,曲径通幽。共有三个入口,共两层,每个入口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小夏说,这种立面小、进深长的结构,是新市老房子的典型特征。由于新城自古以来以养蚕、丝织为主,这样的房屋结构常采用一层为立面和产品展示,二层为住宅,三层为蚕房和编织区的结构。 。

绝海区也三度进入。第一个入口是门厅,前台和咖啡吧在一楼,楼上有两套房间。

穿过一个小天井,里面有一艘曾经真正下水捕鱼的小渔船,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入口。

第二个入口是客厅,周围有书架和几张真皮沙发。温暖的灯光下,让人忍不住想坐下来,喝杯咖啡,看看书。

再次穿过一个小天井,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入口。这个地方被布置为茶室。透过茶室的后窗,可以看到一个小庭院,里面种着几根青竹,上面放着一把古琴,泡着一壶茶,伴随着旁边觉海寺的音乐。钟声足以冥想一天。

我们的房子在二楼第二入口。沿着狭窄的木梯拾级而上,穿过一条有一排雕花木窗的走廊,来到名为“玉洲”和“探月”的两间房间。这就是你当晚的住所。

木质屋顶、夯土墙、雕花窗户、布艺吊灯、丝尾坐垫,都是中国风格。室内空间里有绿色丝绒沙发、蓝牙音箱、浴缸等现代家居用品,中西风格完美融合。最喜欢的是卫生间的墨绿色瓷砖,很有老上海的感觉。

据说,新城被称为“江南小上海”,所以觉海地区的所有生活用品都是从上海订购的。设计风格也是中西结合、古今结合,除了开天窗等外,基本保留了老房子的整体结构。可采用改善老房子采光、通风、保暖的方法,让它们更适合现代人的居住。

打开音箱和空调,洗个澡,躺在床上,舒展一下全身,感觉无比舒服。

古镇的清晨,烟花弥漫

经过一夜的睡眠,我决定一早就去新市古镇逛逛。

走出门,古镇似乎还没有完全苏醒。旁边的觉海寺,早到的香客们已经在上香了,缕缕香火飘来,带来了几分尘土飞扬的气氛。据门前介绍,觉海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觉海寺的大门不大,但走进去,你会发现它和新市的民居很相似:很长,里面包含着宇宙: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有很多。

从觉海寺出来,沿着河岸行走,只见墙上有一个大大的“当”字。看了旁边的介绍,原来这里曾经是“德源堂”当铺,也是新城现存最典型的明清建筑之一。从外墙望去,有一座古镇中罕见的高墙庭院。古镇的规模和气势可想而知。可惜那天大门紧闭,没能进去参观。

远处的小桥和流水,笼罩在雾气和雨声中。几个老人正坐在岸边的屋檐下喝茶聊天。一位阿姨正在石阶下的水边洗衣服。一对老夫妇牵着一条狗坐在岸边屋檐下摘菜;一家老店里,一位中年店主坐在一边忙着自己的生意,一边看电视……

■老夫妇在门口摘菜 摄影:李培佳

继续往前走,我觉得有点饿了,就走进了一家茶馆。事实上,新市人常常以一盘新市特产莫干黄牙茶饼开始新的一天。如果你觉得还不够,我建议你再来一碗羊肉面。新市的羊肉也很出众,尤其是老字号“张一品羊肉”,味道鲜美,酥而不烂。

每年清明节期间,新市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蚕花庙会。

新市自古就是桑蚕之乡。植桑养蚕历史悠久,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然而,养蚕并不容易。它们怕冷、怕风、怕虫……所以蚕农称它们为“蚕宝宝”,寓意它们应该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被照顾。为了每年获得蚕茧丰收,蚕农们总是在养蚕季节前向神灵祈祷。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了习俗性的蚕花庙会,又称“蚕花滚”。

庙会期间,德清县各乡镇选出的“蚕花皇后”在新城巡游,向沿途群众抛撒蚕花。据说新城将人山人海,街道空荡荡。同时,铜管队、腰鼓队、武术队、舞龙队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表演也将登场。千年古刹觉海寺将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 。晚上还有蚕花庙会和元宵节。夜幕降临,各种独特的景观灯笼组成蚕文化灯光秀,相得益彰,栩栩如生。不幸的是,我们这次错过了。

绕过一座桥,突然发现前面是一条柏油路。车辆驶过,传来某处房产出售的喇叭声……

新市是一座活生生的古镇。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这里已从商贾云集的繁华码头枢纽,转变为老少皆宜的生活休闲之地。它可能没有乌镇或周庄那么热闹和有名。但新市人确实住在这里。千年古镇的静谧之美与现代生活的烟火气息相互交融,无缝衔接。行走在这里,你会感觉时光飞逝,体会岁月的宁静。

尖端:

地址: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

门票信息:古镇本身不需要门票,但是如果想参观钟兆霖故居、文史馆、鲁仙塔、刘王庙、蚕文化中心、觉海寺、民间艺术博物馆,需要购买50元套票。

交通:从上海出发,150多公里,2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也可以从上海乘坐旅游专线车到莫干山,然后到德清,再到新市古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