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为何600年历史的故宫在大雨中没有积水?我对我的祖先深信不疑...

日期: 2025-01-18 09:04:02 |浏览: 12|编号: 654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揭秘 |为何600年历史的故宫在大雨中没有积水?我对我的祖先深信不疑...

近期,北京持续强降雨。不少网友在微博等社交圈发文邀请好友来故宫“看海”。故宫积水不足,让很多人看海的愿望落空。 600年历史的故宫如何避免积水?记者昨日探访故宫发现,故宫博物院现有的排水系统90%采用了原有的古代雨水系统。那么,大雨期间故宫靠什么“武器”来防止积水呢?

地势北高南低,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的地面符合北京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环境。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中间高、两侧低,并略有坡度。其中故宫北门神武门地面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面标高44.28米。垂直地面高差约为2米。这个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缓慢排出。

故宫内所有排水沟渠均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与故宫城墙外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再与周围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连。这些水系统还具有排水功能。与整个排水系统相比,故宫排水系统是北京最大的排水系统。第一层制度,这是过去皇室地位的体现。

三大排水系统协同工作

记者从故宫了解到,故宫在建设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的设计和施工。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沟渠。

下雨时,部分雨水落在建筑物上,沿着建筑物屋顶的琉璃瓦落到地面。然后雨水会沿着明沟流到地下沟口。部分雨水会直接形成地表径流,沿地面坡度流入庭院和房屋基础。四周有石槽、明沟。明沟若遇到台阶或建筑物,就会穿过“沟眼”,汇入地下沟渠。地下沟渠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地下沟渠后,由支沟收集至主沟,再经主沟排入内金水河。经过多年来定期开挖和维护,数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无论降雨量有多少,都不存在积水的弊端。

太和殿的“千龙出水”最具代表性

图片已网上上传

在排水系统中,以太堂广场的“千龙水”最具代表性。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后排列,坐于高8米多的工字型三层台基上。平台底座四周栏杆底部设有排水孔。每根柱子下还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石龙头,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1142个水龙头。

雨水一层层落下,台面上不留水。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头或角兽。用于须弥座拐角处和柱子外缘下方的排水结构。常雕刻成龙头形状,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从龙头洞流出来的水,大雨时像白水,小雨时像冰柱。大雨时会出现“千龙出水”的景象,蔚为壮观。三个站的雨水逐层流下。院内地面有一道洪坡,北高南低。有石槽和明沟,周围散布着水。台阶下有石涵与主沟相连,使流水顺利通过,最终排入内金水河。

开展防洪排水系统研究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在对故宫排水系统进行专题研究时,故宫博物院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一些地区原有的古代雨水系统已被破坏。不同朝代的建筑活动重叠。或者很难执行原来的功能,所以提出修复计划来恢复功能。但总体来说,被重建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很小。新建排水管道主要建在以前没有排水系统的地方,占比不到10%。它们大多位于紫禁城的边缘。

他最后表示,可以说,故宫博物院现有的排水系统90%都采用了原有的古代雨水系统。

注意排水系统的维护,忽视杂草

记者从故宫了解到,日常环境维护对排水系统的功能影响很大。对于接待大量参观者的故宫博物院来说,垃圾是排水系统的大敌,必须及时清理。

故宫修复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观众丢弃的饮料瓶、餐巾纸等垃圾经常堵塞一些排水口。 “所以每次下雨,工作人员都要涉水用手清理杂物。但清理完成没多久,排水口就被新的杂物堵塞了。”

他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故宫博物院近年来非常重视环境维护,常年保持地面清洁。面对干净的环境,观众不再随地乱扔垃圾,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改变。

记者从故宫获悉,2013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系统地开展临时建筑改造工作,先后拆除了59栋彩钢房和大量临时建筑,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米。这些临时建筑的拆除和改造,不仅恢复了故宫的宏伟环境,消除了火灾隐患,而且纠正了部分占用排水设施、影响排水功能的问题。

故宫修缮技术部养护二科科长崔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雨季开始前,故宫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制定防洪预案,配备专职人员,准备好疏浚工具,随时值班,排除堵塞,确保闸门随时开、随时放。”二是与北京市水务局河湖管理办公室建立密切联系,确保雨季时随时监测内金水河水位,及时调整内金水河水位。及时通过开闸放水,共同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他介绍,大雨期间,责任单位和人员要坚持现场管理,掌握现场实时情况。首先,全员值班,按区域分工,通过安全防范中控室对各区域的排水情况进行现场监控。二是及时清理雨水口上游漂浮的杂物,确保排水畅通。第三,当局部出现积水时,要及时确定堵塞点并进行疏通。同时,我们将加强广播宣传,及时告知观众服从故宫博物院管理人员的指挥,保护好自己,有序疏散。

对于故宫如何维护古排水系统,记者从故宫了解到,边使用边维护、清理古排水系统,是故宫对古排水系统的维护理念。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一个例子:有时河岸会隆起、移位,造成排水沟局部塌陷。这些都要及时规划、修复,确保河水畅通;有的雨水沟内积满淤泥或杂物,导致排水能力下降,栅栏下、烟囱中部、排水孔内的堵塞物需要及时清除。 。

由于古老的栏杆和烟囱头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清洁过程中的振动可能会导致烟囱头破裂。因此,不能使用坚硬的工具来清理烟囱。只能用竹签一点一点地清理;一些排水沟盖板或排水口损坏,失去阻挡杂物进入排水系统的功能,需要及时修复沟盖板,更换损坏的沟盖板和雨水口。

杂草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杂草长得很快。”单霁翔说。 “这些杂草对古建筑、河流、排水沟渠都有破坏作用,集中降雨时,会造成排水口堵塞,严重影响排水能力。因此,除草要勤快,发现就清除。” ”

据悉,2014年至2015年,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开馆工程修复时,对三个区域的雨水系统也进行了整体维护和修复。此次大雨期间,这三个地区的排水管道运行正常,未发现堵塞情况。

同样在2014年,故宫还对东六宫区域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修复,维护管道,更换损坏部件等,保证了该区域排水管道的畅通。这场大雨期间,东六宫区域并没有发现积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