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八镇游第二篇——水乡乌镇
江南八镇游第二篇——水乡乌镇
1. 乌镇概况
2015年5月1日下午,我从南京抵达乌镇。每次我去一个地方,我都要先买一张地图。没想到乌镇竟然没有地图。他们只卖一种背面印有乌镇地图的鼠标垫。售价15元一张。不买的话我也没办法。我很擅长做生意。
乌镇是江浙最具典型的水乡小镇,是茅盾的故乡,也是《林氏铺子》、《春蚕》等名著的诞生地。现在正好是春天。到了这里,感觉真的到了“老通宝”的故乡:
“眼前的官河,水碧绿的,来来往往的船只不多,明镜般的水面,零星地有几道皱纹或小漩涡。当时的泥岸,倒影在水中,岸边的树木和一排排桑树都摇晃得一片漆黑,不过没多久,水面上渐渐出现了树影,扭曲着,像个醉汉。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站住了,我的倒影依然很清晰。”
确实,相比《摇呀摇呀摇到奶奶桥》拍摄地周庄的水乡,乌镇的水要多得多。看上去不再是小桥在流动,而是整个小镇,至少是西栅,仿佛都漂浮在水面上。的。到处都有“非常清晰的倒影”。
乌镇的景点主要分为东门和西门两部分。东栅名人故居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西栅水乡气息浓郁,风景秀丽。
第二天,正好是五一假期。我们没有选好日子,完全淹没在人海中。
2. 东栅
我们先去东栅吧。东栅很简单,基本就是一条河一条街。网上和我们房东都说西栅又美又好玩,其实东栅也值得一看。
首先看到的是江南百床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和展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馆内藏有明、清及近现代精美的江南古床数十张。有明代马蹄足大笔筒篷床等,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古朴明快,线条清晰。还有清代的八步千工床,用料考究,雕刻复杂。前后各三叠。雕刻耗时3年,需要千余名工人,故称“千工床”。
随后我们进入江南民俗博物馆,里面展示了乌镇民间生日庆祝礼仪、婚育习俗、季节节日等民俗风情。其中大部分被制成小型蜡像。例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称人、端午吃粽子、水龙会、天旷晒虫、中原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爬山、冬至祭祖等。婚礼蜡像与真人一样高。江南民俗风情尽收眼底。
还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原是东栅徐氏府邸,又名百花堂,以精美的木雕而闻名。
最重要看的当然是茅盾故居。茅盾小时候就读的学校叫“至致书院”。他的老师曾这样评价茅盾:“如果能深造,前途不可限量。”
茅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我似乎专心写作。
展厅里陈列着他各种作品的原作,其中大部分我从未读过。说实话,连他的《午夜》我都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完成。也许我觉得不如鲁迅的文章有趣。 《日蚀》三部曲我也看过,同样是太西化、欧洲化了。
故居旁边就是真正的“林氏铺子”,现在还在卖东西。我们买了一块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青花布作为纪念品。
3.西栅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了西栅。西栅的水面明显宽阔得多,河流不止一条,还有几个更宽阔的湖泊。江湖之间,是一排排江南民居。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粗略看看。
我们先绕着元宝湖转了半圈,然后来到了西栅街。街南与西施河平行。水乡景点主要集中在这条河上。
终于找到一个适合画画的景点了。我坐在放生桥上,向东眺望万兴桥。坐在小画凳上,面前人流不断,肩并肩。就连颜料盒和水玻璃也要放在脚下,防止被踩到。想要看风景,只能等人流稍有间隙,透过间隙“偷看”。
桥下还有船只,拥挤在河面上。我画的时候只能省略两条船来代表水乡,却画不出无上无桑里流动的人。最后的画面真的很宁静,一幅远离喧嚣、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的画面,让人一看就想过来玩。这就是艺术的权衡效果。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雨渐渐变成了雨幕。虽然有很多场景可以画,但也只能丢弃。到了文昌阁,雨下得很大,连伞都打不着,只好躲进文昌阁避雨。
据说西栅的夜晚最美,灯火通明,星星点点,倒映在水中。本来想等,但其他三人被大雨劝阻,只好回酒店了。很遗憾。
2015 年 10 月 10 日
王立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