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编写的二年级语文教材《识字1:中国歌谣》第二册课件+教案+教学反思

日期: 2025-01-15 14:03:39 |浏览: 10|编号: 6480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教育部编写的二年级语文教材《识字1:中国歌谣》第二册课件+教案+教学反思

如需获取课件,请滚动至文章末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片,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组织了《中国歌谣》、《传统节日》、《贝壳的故事》和《中国美食》四篇文字,分别进行介绍。祖国壮丽的山河,熟悉的传统节日,神奇的汉字,丰富的中华美食。

文本中单位中文元素的渐变序列

识字1 民谣

▶教学目标

1、认识“周、花”等15个生词,能写“周、花”等8个字,能写“中国、中国”等11个字,积累“孩子”等8个字中国炎黄子孙”。

2、大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能够初步感受到语言环境中“跑、冲”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图片,理解词义。

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预习大纲:完成相应课文的预习作业。

2.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

▶2个教学小时

第 1 课

▶课程目标

1.认识“洲、花、涌”等15个新字,会写“洲、花、岛”等8个字。正确读写“中国、中国”等11个单词,累计“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单词。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了解学习汉语的方法人物。

▶教学流程

第一节 音乐渲染、切入主题

1、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三字文》,伴音乐。

2、《三字经》是一本语言简洁、富有节奏感的古代语文小学教材。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一首以《三言经》形式写成的童谣。 (板书:民谣)一起读题目。

3. 老师展示中国地图并播放音乐《大中华》。

提问: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公鸡)

4、认识中国地图,知道祖国的名字。

问:祖国除了叫“中国”还能叫什么? (课件提供:神州、华夏、九州、中华)

(1)教师介绍其他中文名字的由来。

(2)全班一起读一遍代表中文名字的单词。

5.揭示主题。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那么多美丽的名字,还有壮丽的山河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本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我们祖国的童谣——《神州谣》。 (再一起读一遍题目)

6.学习“舟”字。

(1)运用溯源法认记“周”字。 (课件展示了“周”的词源)

(2)动画展示了汉字“舟”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一条河流从“川”字的缝隙中流过,沙石逐渐堆积在中间,形成三点的“洲”字。 “州”三个点表示河里有大堆的土。 “州”的意思是土地。

(3)总结:像这样形状与所代表的意义相似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人物的名字?

(4)根据生活经验认识、记忆“周”字。

(5)“舟”字书写指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课件栏显示“周”字)

(6)学生先观察,再讲书写要点:第二笔是竖笔,中间竖笔要稍短,右边竖笔要稍长。 “舟”的第一个点短;接下来是两个点,写在中间,面向一个方向。

(7)学生在田格内练习书写,教师检查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在对祖国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加入祖国名称的由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名称的美好。这些信息与地图紧密相连,使“祖国”二字立体、生动。在成为曲子之前就有感情,为以后的学习定下主基调。抓住题目中的生字“舟”进行字论素养,渗透汉字文化,感受汉字之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第二节:识字与识字,探索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制作自读要求)

提供课件:

·读准生词,读清楚汉字读音,读清楚句子。

·想一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词的呢?

2. 老师检查识字情况。你都认识课文中的这些生词吗?

(一)形式多样的扫盲。例如,请小学老师带领读书、一起读书、男女生互读、火车上读书等。

(2)去掉拼音读法。例如,个人阅读、小学教师主导阅读、火车阅读等。

(三)指导意见。评论阅读情况。

Tips:升舌音为“舟”,平舌音为“舒”,前鼻音为“芬、扇”,后鼻音为“雍、峰、耸、密、蓉”。

3、交流学习和记忆新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这么多单词,你怎么记住呢?

默认方法:日常生活识字;采用代换法,即加一加减一,用熟悉的字换部首;制作单词谜题、韵律或故事来学习单词;并连接具体事物来学习单词。

(1)学生自由认词,教师随机总结。

(2)识字游戏:我告诉你,你猜。

①小耳朵有力,两个人头倒立。 (参天)

②海上的山是鸟儿的好家园。 (岛)

【设计意图】第一次阅读课文,学会独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然后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取人之长为己用。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第三节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欣赏新单词。

提供课件:

动画显示:“大”、“花”两个字合并为“奔驰”字。与此同时,“大”字动态展开,“包容之美”三个大字出现在屏幕右上角。

2、聚焦“民族、民族”两个字。

提供指导:“读、写和比较。”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击键。

3、学生观察生词,自由交流,老师指导。

家庭:字方的一边要写得又长又窄,右边要稍大一些。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4、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观察田字格中各字的位置和笔画顺序,然后在空白处书写。

5.学生自由练习写作。老师提醒书写姿势并检查。

6、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评价,学生修改、练习写作。

【设计意图】小学生正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他们善于模仿,老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从示范观察到空书,从练习写作到批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写汉字时需要“读一遍、写两遍、比三遍”。引导学生围绕击键正确书写汉字,并利用多媒体对书写教学进行评价。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

在第 4 节中,文本中包含的单词超出了课堂范围。

1.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师生互相朗读课文。

(3)男女学生互相朗读课文。

(4)驾驶火车并在小组中朗读课文。

2.布置家庭作业和课外发展。

(1)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和资料,制作单词卡。

(2)同学们,你们想当小导游吗?与您喜欢的人分享您收集的信息。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巩固所学,熟能生巧,读一遍背诵,化难为易。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祖国名山大川的兴趣,在实践中积累和运用文字,将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第2课

▶课程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汉字和文字。初步体会“跑、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节复习介绍激发兴趣

1. 做一名小老师,学习新单词。

2.复习词汇。

提供课件:

中国,中国,山河,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民族友谊深厚。

(1)请同学们朗读单词。

(2)驾驶火车,读单词。

3. 一起朗读或背诵课文。

第二部分:精读课文,理解理解

1. 转到第 1 部分。

提供课件:

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有着可以入画的美丽山川。

(1)自己阅读第1节,说说这节主要讲的内容。

课件展示图片感受祖国如画的特色。 (板书:山水之美)

(二)引导阅读。 (老师引导朗读,表达幸福的感受)

2. 转到第 2 部分。

(1)读一读,第二节介绍了哪些山川?他们每个人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黄河奔长江,长城高耸珠穆朗玛峰)

(2)有了这个发现,你还知道哪些形容祖国山河的词语?

(三)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滔滔”。

①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奔流不息。 (课件播放黄河视频)

②谈谈你对黄河的认识。

③理解“本”的意思。

④积累有关黄河的诗词。 (课件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⑤ 播放一段长江视频,随机介绍: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它是世界第三长河流,也是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流。长江流经多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注入东海。是我国东西航运的重要通道。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一个。沟通感受。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长江水?再读一遍《长江大涌》。

b.指导阅读。

(四)感受“长城绵长,珠穆朗玛峰巍峨”。

①通过文字和图片了解长城的长度。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读后的感受。

③复习国歌。国歌是这样唱的:“不愿为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的新长城。”

④用图片和数据感受珠穆朗玛峰的巍峨面貌。

(课件展示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信息)

⑤学生介绍完珠穆朗玛峰的信息后,老师在镜头中补充道: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平均气温为-29℃。

⑥指导朗读。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再读一遍《珠穆朗玛峰塔》。

(5)注意描述事物外表、谈论感受的词语。课件上展示了“奔跑、奔腾、成长、参天”的红色字样,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六)引导阅读。 (课件展示黄河奔流不息、大江东流、万里长城、珠​​穆朗玛峰巍峨)

3、总结方法,练习表达。

(1)训练表达,学以致用。 (课件提供培训要求)

(2)根据二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石》、《葡萄沟》、《日月潭》创作一首抒情歌谣,描写祖国美丽的风景。

4. 研究第 3 部分。

提供课件:

台湾岛与大陆隔着海峡。

(1)课件提供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感受台湾岛与大陆一衣带水的关系,了解宝岛的位置台湾的。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

(2)理解并表达:关于台湾岛,你还知道什么?

课件提供了相关图片:美丽的日月潭、烟雾缭绕的阿里山、雄伟的101大楼、宏伟的台北故宫、香甜可口的水果……

(3)播放音乐《台湾岛,我的家乡》。

5. 研究第 4 部分。

(1) 对话:你知道哪个民族?我们来谈谈吧。

多媒体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及相关文字。

(2)课件展示了各民族的图片。

(3)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读书指导。

6、情感升华,全文背诵。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骄傲,把这首《中华歌谣》送给祖国母亲! (原声带朗读)

(1)再读一遍课文。

(2)小组合作阅读和展示阅读。

(3)引导学生朗读、诵读。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对文本句子的理解,谈论自己平时看到的美丽风景,然后用图片和视频导入文本进行阅读指导。边读边问,边问边学,边学边思考,边思考边再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升华情感。

第三节:模仿创造、扩展和延伸

1、示范创作。

提供课件: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物产丰富。

五千年,源远流长,长江秀美,黄河雄壮。

可以继续编辑自己喜欢的内容吗?

2. 学生按名字创作并写出故事。

3.布置家庭作业和课外发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