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高明区:以“生态”为背景,打造全域旅游精彩“典范”
2019年,佛山市高明区被确立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全区域旅游示范区之一。从此,全域旅游成为高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优化的新引擎、新动力。 2021年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委员会第十二届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高明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经过近一年的动员准备,2021年12月24日,高明区委、区政府召开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会(以下简称“推进会”),公布《高明区创建国家全区永久性旅游示范区三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吹响了全力以赴的战斗号角打造“全域旅游”。
绿色是高明的底色、本色、特征。近年来,高明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巩固高明绿色发展优势。 2019年至2021年,高明区如何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夯实区域旅游基础?未来三年,高明区将如何一步步打造全域旅游的精彩“典范”?
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生态优势
高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侧。有“六山一水三田”的景观。西江全长17.5公里,全长82公里。沧江是一个以“一河五河”为主体的水系。纵贯整个高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田园城市新模式,是高明突围的方向。全域旅游作为高明打造园林城市新模式的重要路径,将成为高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通道、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涵,是高水平产业的重要起点。
自2019年成立以来,成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全区域旅游示范区之一。高明区委、区政府把全域旅游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优化的新引擎、新动力,因地制宜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
高明生态基础优良,坚持绿色发展。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24%。共有自然保护区18个。佛山空气质量继续名列前茅。目前,高明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小镇3个,其中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3个,乡村森林家园10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绿道网247公里。 。 。打造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是高明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
高明的区位优势也日益凸显。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为契机,“水、陆、空、铁”一体化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高明加速发展。高明区位优势正在由节点城市向枢纽城市转变。 ,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基础。高明市先后建成江肇高速、江洛高速、光明西延线、高恩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全区累计通车里程96.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10.06公里,是广东县域路网密度最高的。较高的地区。目前,高明高速公路网正在不断完善,“十大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的新格局正在加快打造。区域内高速路新体系进一步形成,更有利于打造一小时旅游通达圈。
发展全球旅游科技势在必行
2019年,高明区从38家创始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首批7个省级全区域旅游示范区之一。这是对高明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鼓励。 2021年,高明区将再接再厉,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这对高明意味着什么?推介会上,高明区委副书记徐米勋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徐米勋看来,“只有早谋划、先行动,才能前进。” 2016年,高明区成为首批省级建制单位,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动城市升级、乡村发展、产业转型、环境优化乃至区域形象提升,实现价值实现,并于2019年完成。
许米勋表示,全域旅游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高明区委、区政府对全区旅游业的发展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高明特色的高质量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积累省级示范区红利,不断提升高明旅游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湾区乃至全国旅游业。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徐米勋认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高明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存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落户高明等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巨大挑战。
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既是建设高品质山水园林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高品位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也是弥补第三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高明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全域旅游“1+N”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集聚培育旅游资源。产业新动能,打造文化和旅游新增长点。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抓手。全域旅游就是要增强全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完善旅游交通、旅游集散中心等全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将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和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也将为更多人带来创业机会创业并致富。因此,发展全域旅游势在必行。
三年夯实基础,三年跨越发展
自2016年高明区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始单位以来,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发展增速有所放缓,但一旦出现“复苏”,高明旅游市场将快速反弹。据预测,2021年全区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预计比2015年分别增长105.8%和103.1%,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红利正在逐步释放。这离不开高明区每一位文旅从业者的默默奉献和努力。
景区公路一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枣木山风景区的痛点和难点。原来通往枣木山的道路只有2米多长,车辆通行困难,隐患重重。节假日期间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高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力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旅游交通配套设施业主,继续发力、冲刺,全面完成总投资1.7亿元的全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建设。高标准打造“两廊两“关”,为石坎村至大田村(京大线)、井头村至坑美村(京枣线)两条景观廊道及环境整治工程,全长8.5公里枣木山风景区外,光明两个城市门户景观项目、沧江高速出入口、江肇高速洋河出入口。
高明区构建“快行、慢行”服务体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大力改善高明核心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51万多平方米,推动全区旅游业重大进步。
同时,高明区还改善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重点推进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21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通过加强要素倾斜,狠抓项目服务,把龙头项目做细做精,大力建设规模化、品牌化景区(点),做强龙头项目。牵引力;另一方面,将核心景区建设与推进“旅游+”工业、农业、体育、美食等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农业”等多产融合。旅游+体育”和“旅游+美食”旅游体系,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农旅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也是高明区探索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创新出台土地券政策,有效运用拆迁复垦、增减联动等方式盘活农村和闲置工业用地,推动吉田村连片开发建设桃园、芬阁公社、环塘海滨公园、乡村民宿等项目实施后,仅芬阁公社每年就可增加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新安村利用合资方式,引入社会投资,选择空置民房作为试点,开发花园式民宿项目,受到市场热烈关注。
此外,高明区还着力完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建设“四好农村路”。全区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建制村公共交通通达率均达到100%。树立一批新型乡村旅游招牌,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咨询点服务功能。建设干净整洁的村庄、美丽宜居的村庄、特色的精品村庄。
高明区还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旅游目的地,充分讲好高明故事,打造高明旅游品牌。坚持以节促旅,打造崂山节、油菜花节、饺子节等地方特色旅游文化节庆品牌。
高明市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和世界级客源城市群优势,挖掘自身资源价值,积极应对旅游发展趋势变化。着力打造“小、新、轻、特”旅游消费市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打造微度假旅游新标杆以“气”为特色的旅游产品目的地以优质供给为核心。
科学规划凝聚凝聚力
推介会上,《实施方案》的出台,点亮了高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灯塔”。 《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创建步骤、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分解、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对高明创建作出了科学合理、详细部署。
高明区创建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的时间为2021年至2023年8月,分为四个阶段。力争2023年5月底前实现全域旅游创建的全部主要指标。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高明区建设成为“高综合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典范。 “竞争力强、生活内容高品质、城乡人民福祉高、生态资源损失率低”,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高明区将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和全区“一盘棋”思路,打破地区、部门限制,切实把全区旅游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抓住机遇,整合全区力量,集中力量抓好创建工作。 。高明区将深化“全区联动、联管、联促”的体制机制保障体系——党政协调领导机制、规划协调指导机制、旅游政策支撑机制、旅游全区产业引导机制、旅游标准化推进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一、现代旅游统计机制。
高明区将打造“主客共享、全区共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一核、多中心、多点”的旅游集散体系、“快游、慢游” ”旅游交通体系、区域特色旅游厕所集群、“一中心”“一机出行一平台”(“一中心”是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一机出行”是综合旅游平台)通过手机软件建立旅游服务平台,“一平台”是一个服务于行业的全区域旅游智慧商圈平台)。
在打造“产业融合、全球共享”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过程中,高明区将加强龙头项目建设,提升全区旅游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打造品牌景区,建设乡村旅游集群,发展美丽夜经济 采取行动,实现城乡质量突破,推动“旅游+”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高明作为城乡一体化特征明显的地区,将在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中实现旅游“双轨”并行。高明将努力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取得突破,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化、宜创意”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高明将创新“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产城人文旅”五位一体融合发展道路,结合各镇(街道)资源特色和优势产业并在城镇化体系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环境氛围营造方面,着力建设旅游风格小镇。
助力乡村振兴寻求突破,探索乡村振兴“智慧模式”。高明将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结合农业部门推动的乡村连片示范带,集聚乡村旅游资源、产品、产业、公共配套设施,打造集约、开放、高效、多功能、有机融合的乡村旅游。 “旅游、乡村、产业”聚集空间。建设还灵云山旅游产业集群、还枣木山旅游产业集群、还云勇旅游产业集群,培育还老象山旅游产业集群。
高明市将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加快建设磨尚花开、凌云花谷等农旅融合项目,打造一批高水平旅游农业和采摘农业项目。打造现代生态休闲农场等农业旅游项目。高明市将加快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村集体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公司,通过土地租赁或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共同建设乡村旅游项目,鼓励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围绕周边村庄,建设“景区与村庄”联动开发项目,实现旅游富民。
高明区还将构建“以人为本、全球共治”的旅游环境治理体系,打造“立体推广、全球联动”的旅游品牌营销体系,树立高明全球旅游品牌形象,开展全方位高——优质品牌建设项目和营销推广项目。高明市将实施旅游“二次消费”工程,促进游客多元化消费。 (文/陈一耀 佛山市高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