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特色优势生物资源加工走向高端“土特产”变“大品牌”
罗平县数字经济产业园生姜大数据交易中心电子屏上,全国生姜市场概况、不同区域市场布局,以及罗平生姜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电商直播、商贸物流、科技创新、连接滚动。智能系统提供市场动态、价格走势、品牌活动、进出口贸易等实时监测和分析。
“一屏看全区,一网通四方。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清晰了解罗平小姜黄产品的市场情况,促进供需精准有效对接。”数字经济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园区将依托罗平小黄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引进京东、互创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通过赋能小黄江数字化建设和互联网数字经济。专业技术、大数据和电子商务手段,形成工业要素全链路追溯、全流程监控。所有链接均已升级。平台上线以来,交易笔数已突破100万笔,总交易量突破1000万笔。
“通过数字化赋能,将稳定面积的种植基地、固定标准化的交易场所、云计算驱动的驾驶舱、标准化的物流仓储融为一体,助力罗平县生物资源加工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罗平县常务副县长丁先福说。平县围绕“姜、油、蜜”三大优势生物资源,遵循“大产业+新实体”的发展思路+新平台”,以绿色、高端、优质产品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批高附加值的生物资源优质产品,推动生物资源加工逐步走向高端、加快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设。
走进云南罗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对姜片等小姜黄出口产品进行分拣、包装。 “我们围绕罗平姜黄开发了100多种产品。”公司总经理刘前介绍,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姜黄种植和精深加工,每年带动7000人种植姜黄35000余亩。已有10余户农户种植黄姜,户均增加收入6万多元。公司还着力开拓海外市场,产品远销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今年1-5月,出口额达到3264万元。
云南拉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仓库和展厅里陈列着各种蜂蜜原料和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公司总经理吴立飞表示,公司充分挖掘区域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养蜂标准化、规模化、精品化,加快蜂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开发,公司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搭建机制平台、精准定向招商、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措施,有力促进了罗平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延伸做强链条、产品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影响力显着提升。”丁贤富介绍。
提升“罗平小黄酱”品牌价值。充分发挥“中欧地理标志谈判保护品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建立健全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保护机制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溢价力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 2023年,罗平县将种植姜黄23.5万亩,年产50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打磨“罗平菜籽油”品牌。依托罗平百万亩油菜籽,做强“中国知名食品诚信品牌”和“鑫鑫油”品牌,打造“东方橄榄油”下的优质菜籽油和“双低”菜籽油”品牌,推广使用富锌油 7D功能农业,以生产技术为代表,采用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工程手段,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实现高品质、营养、功能性农产品,打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特色产品。
优化“甜蜜产业”。依托罗平良好的交通区位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罗平蜂蜜产量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蜂蜜产业,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丰富产品体系,努力开发食用级原蜜、保健品、蜂王浆、蜂胶、蜂毒肽、蜂蜜酒、蜂蜜饮料、蜂蜜酵素等产品,打造罗平生态纯蜂蜜、蜂蜜食品、蜂蜜饮料、蜂蜜日化产品等系列品牌。
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罗平县生物资源加工正快速走上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全县建有千叶食品、鼎泰食品提取、姜汁压片、糖果压片、姜茶、姜辣素、冷冻干燥、富锌油7D菜籽油等生产线。生姜产品已从原来的鲜姜、干姜片、干姜片已发展成为姜茶、姜精油、姜辣素、姜酒、姜日化产品、十余种植物油产品等百余个系列产品超过70种蜂产品。 2023年,全县生物资源加工完成总产值44.46亿元,营业收入41.89亿元。
云南网记者 陈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