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美如百里

日期: 2025-01-02 05:02:02 |浏览: 20|编号: 6374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桂林:漓江美如百里

漓江两岸

“当我带头搬走时,有人说我‘傻子’。但我心里知道,漓江不属于我家人,而是属于国家、属于世界。”看着眼前这座美丽的岛屿,伏龙洲人黄刚感慨万千。 。

伏龙洲是桂林漓江市区的一个小岛。它曾经因其鱼餐厅而闻名。岛上有23户130多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开着鱼餐厅。过去,岛上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石油污染直接排入漓江。一些居民甚至将剩菜倒入河中,对漓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015年开始,桂林市对伏龙岛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整治,拆除了岛上所有鱼餐厅,将岛民搬迁到其他地方。如今,伏龙洲已转变为生态公园。岛上面积近80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黄冈一家六口从伏龙洲搬进了城里的商品房,儿子儿媳也在城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黄刚和很多原住民一样,经常回到福隆岛散步。 “漓江的生态越来越好,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作为桂林人,我感到特别自豪。”黄刚说道。

2022年4月10日,福隆洲原居民黄刚(右)带着儿子、孙子回到装修后的福隆洲玩耍(周华/摄)

伏龙洲的生态变化是漓江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也是桂林近年来坚持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如今,漓江与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山水江河天下无双”的金字招牌愈发璀璨。

一条河水清澈见底

夏天的漓江很美。

泛舟江上,可见白鹭嬉戏,鱼儿在浅滩中游动。河两岸林间微风徐徐,翠竹婆娑。具有桂北特色的民居掩映其中,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是珠江水系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是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西江下游广西大部分地区和珠江下游粤港澳地区。饮用水是安全的。

漓江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一张独特的、享誉世界的“中国旅游名片”。桂林市市长李储表示:“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漓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桂林山水。”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帽儿山,全长214公里,总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过去,漓江流域乱建、乱挖、乱养、乱管理,卫生环境恶劣。流域内鱼餐厅一度盛行,畜牧养殖污水直排问题严重。漓江风景区有18个采石场……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近年来,桂林市以强人的决心,打响了保卫漓江生态的战争。大力推进漓江景观“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关闭漓江两岸所有采石场,捣毁所有河内非法采砂。拆除漓江沿岸违法建筑8万多平方米,关闭漓江沿岸养殖场1120多个……

位于桂林市燕山区大步乡李家村的安伟采石场因过度开采受损,堵塞了当地地下水排水隧道,导致150余亩耕地在汛期严重内涝。 2014年,安城采石场被关闭; 2019年,当地政府用于生态修复的投入超过200万元。

日前,记者沿着山路来到安城采石场旧址。他看到裸露的山体又重新变绿了,山脚下的洼地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澈的水潭。山谷里吹着凉风,鸟儿在轻声歌唱。偶尔看到村民在这里休息纳凉。

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志贵表示,过去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他们以为土地上都是山,开挖没什么,直到生态被破坏后才恍然大悟。现在,村民们主要种植柑橘和中草药,或者从事旅游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如今,漓江沿岸,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生态环保。采石、采砂等工业项目很难找到。无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有序划分。禁止伐木、禁止采矿、禁止捕鱼、卫生等规定被写入村规民约。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II类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9%以上,黑水化消除率城市建成区恶臭水体治理率保持100%。

多方联动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漓江管理涉及20多个部门,缺乏高效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存在条块分割、执法多元等管理问题。本着“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协调各方利益”的原则,桂林市成立了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协调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流域。各相关县(区)、乡(镇)均设立行政机构和执法队伍,各司其职。

“漓江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形成治理合力,从根本上解决漓江管理碎片化、职责分散、执法机构多的问题。”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明武说。

在丽江风景区管委会数字丽江5G可视化指挥大厅,美丽丽江的相关情况都在数字丽江5G一体化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的掌控之中。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控漓江景区核心景点的实时客流、游客动态、游船、木筏的航行情况。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5G视频、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自动监测,桂林构建了“天、地、水”一体化的保护体系。漓江保护实现了“状态完全可视、事件完全可控、业务全程运转”。管子”。

法律围栏也越来越紧。自2012年颁布首部地方性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先后颁布了《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桂林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保护漓江生态环境。

“立法有效推动了漓江生态治理机制从行政管控走向全域法治保护,以更广泛、更严格的治理措施保护漓江流域生态。”桂林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徐强说。

2021年以来,桂林市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监管调控”的法治保障体系。漓江风景区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均须经市委、市政府批准。

桂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稽查局、生态环境厅共同签署《关于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衔接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执法和刑事司法,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建立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与丽江司法保护大数据联动执法中心,实现执法与司法高效联动,严厉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2022年,桂林市将每年4月25日定为“漓江保护日”,成立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与原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区分局互补,建设公安新局“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机制。全市共有专职生态警察213人,生态辅警1684人。四级联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

吴晓曦是丽江市公安局丽江分局的民警。作为一名民警10多年来,她一直工作在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维护桂林旅游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线。 “漓江数百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如今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受到破坏。”吴晓曦说道。

桂林依托“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法制教育宣传动员工作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构建了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网络。漓江流域。

2023年,随着第二个“保护漓江日”的到来,桂林市启动“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创建,全力打造智慧执法司法新模式,注入智慧执法司法活力。为漓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丽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执法和司法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的底线。”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辉表示,“数字丽江——智慧执法司法”将进一步提升漓江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水平。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持续开展,从干流向支流延伸,全面推进漓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全面改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漓江水质。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漓江兴坪段环卫工人打捞漂浮物(周华 摄)

绿色发展

“你想唱歌就唱,你想钓鱼,脚下就有一条河,你拿竹竿,我拿网,我扶你到那条河……”

漓江支流遇龙江上,竹筏摇曳。悠扬的歌声席卷水面,穿过江边竹林,回荡在巍峨的青山之中。李宝生在这里当筏工已经20多年了,唱山歌也有20多年了。民歌歌颂青山的美丽和漓江人民生活的变迁。

昔日,漓江上竹筏纵横。筏工们索要高价,无序竞争。游客体验不佳,有时甚至发生意外。如今,丽江竹筏由景区公司管理,筏工持证上岗,收入稳定。

作为漓江流域的居民,李宝生深深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遇龙河的风景不仅让游客陶醉,也支撑了我们很多人,我们不用长途跋涉去上班,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游客餐。”

2016年1月,遇龙河风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遇龙河上千只竹筏收购,实现了遇龙河竹筏漂流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整体利益分配的新格局旅游。

该公司副总经理赖玉芬表示,遇龙河旅游升级后,旅游秩序变好,游客满意度提高,当地村民收入也增加。景区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10%作为福利给沿江村民。通过分享红利,“景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漓江两岸的人们越来越从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生态“面貌”的可贵。遇龙河畔有一个著名的“网红村”——阳朔镇鸡窝渡村。灰瓦白墙,房屋整齐,鲜花盛开,游人如织。难以想象,三年前,这里污水横流,牲畜家禽横行,不少游客到了村口就转身离开。

“只有大环境改善了,我们才能发展旅游业。”鸡窝渡村村民徐文通说。 2019年7月,阳朔县对沿江部分村庄开展“五拆、五清、五建”环境综合整治。徐文通第一个反应过来,拆掉了自家的围栏。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也行动了起来。短短三个月,鸡窝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同时引进外资建设特色度假民宿酒店。村内现有高端民宿酒店10余家。有的村民自己开民宿或农家乐,有的在景区公司或民宿酒店工作,生活越来越富裕。

2022年初,广西首艘新能源五星级邮轮“桂林旅游”正式下水,打破了漓江游船传统的4小时“绕一圈”模式,串联了一系列乡村体验、民俗体验和旅游体验。漓江沿岸其他周边旅游产品。 ,让游客“住漓江,玩山水间”。

2023年4月25日,首批纯电动旅游筏在阳朔县杨堤码头成功起航,标志着丽江旅游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旅游格局漓江的方法和生活方式。

在扎实推进漓江生态科学保护过程中,桂林不断丰富漓江旅游产品。在以山水旅游为主的阳朔,滑翔伞、热气球等新兴运动成为新宠;草莓音乐节、电竞音乐嘉年华、动漫等相继亮相,为桂林塑造了年轻、时尚的新形象……

谁也辜负了青山,青山也一定辜负了人民。桂林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努力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游的良好环境。漓江沿岸,一幅水更清、山更绿、城市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