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友”的角度重读齐白石,北京美术学院新展“知友善”

日期: 2025-01-01 14:06:26 |浏览: 50|编号: 6369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从“师友”的角度重读齐白石,北京美术学院新展“知友善”

以下摘自澎湃新闻介绍的北京美术学院薛亮的文章《知友仁慈——齐白石的师友关系》:

齐白石沁园孔子五十岁像 1896年 65.3×37.5厘米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二十七年华始有师

1889年,27岁的木匠齐纯之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做木匠。湘潭当地士绅胡沁源看到他的画后,觉得他可以培养,主动收他为徒,亲自教他画工笔花鸟草虫。他还请胡氏私塾教师陈少凡对诗词进行指导。两位老师还商议将齐纯之改名为“齐黄”,字毕升,号白石山人,以备日后作画用。从此,他被世人称为“齐白石”。齐白石也有“二十七岁,中国始有师”的感触。加入胡家后,齐白石开始接受国画训练,“石要细,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老师的谆谆教诲始终萦绕在齐白石的耳边,并深深影响了他日后的艺术创作。本次展览汇集了齐白石收藏的胡沁园多幅作品,如“已有二十多年,从未向他人展示过”的《鹌鹑艺术作品》。由此可见齐白石对恩师书法的珍视。此外,秦原大师绘制的《老虎图》和《梅花天竹白头鸟》也向观众展示了齐白石早期花鸟走兽作品的风貌。

齐白石虎画 1897年 146×81.4cm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胡沁源草蟹画齐白石题水墨纸本无年款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齐白石芦蟹图,无年款,75×40厘米,纸本水墨,辽宁省博物馆藏

胡沁源的《草蟹图》和齐白石的《芦蟹图》表明齐白石早期作品是师从老师胡沁源的画法。

胡沁园是齐白石艺术才华的发现者和启蒙老师。正是他的悉心指导和无私支持,才使齐白石摆脱了乡村木匠的身份,逐渐走上了以画为生的艺术道路。齐白石一生都不会忘记胡沁园的恩情,并将这种恩情延续到第二代、第三代。 1950年的一天,胡沁园的孙子胡文孝拜访齐白石。 90岁高龄的白石精心绘制了一幅山水画《沁园忆往事》,并在画上庄严地题写“沁园大师三年前圆寂”。十七年了……为了让两个家庭幸福而制作这张地图。”

沁园忆往事 齐白石 1950年 136.4×35.3厘米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我不会再梦见国王之门

王开云(1832--1916),字任丘,别号仁甫,又号象棋,世称象棋老人,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山塘湾塘湾人。

1899年,齐白石经张仲阳介绍,正式拜访著名儒家、文学家王开运。随后,他在朋友的劝说下,正式拜访了王开云。从此,木匠齐白石、铁匠张仲阳、铜匠曾肇吉就成了王开运对外夸耀的“王家三工匠”。拜入王家弟子后,齐白石随王开运游历江西,游览名胜古迹,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 1911年2月,王开运来到长沙,齐白石去看望老师,请老师为祖母立墓志铭。王开云被弟子的孝心所感动,为一位普通的乡村农妇写了墓志铭:“翰林院伦理审查所顾问王开云”。此次展览,王开运亲笔书写的墓志铭和齐白石亲刻的石碑拓片将向公众展示,共同见证王老师对弟子的温暖真情。

齐黄祖母马如仁墓志铭,王开云,1911年,31.8×35.5cm×2,水墨纸本,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齐黄祖母马如仁墓志铭,王开云撰,齐白石刻,1911年,37×67厘米,纸本拓片,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王开云是一位儒家经典学者,人脉广泛。他曾劝齐白石“见人要增长见识,不必效仿独门独门”。他还经常在高雅的聚会上宣扬齐白石的绘画技巧。此外,王开云的弟子遍布天下,齐与同门的朋友也不少。王开运弟子的支持以及他作为王开运弟子的身份,对齐白石的人生和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9年,王开运去世二十多年后,齐白石终于在雅会上完成了老师王开运提议的画作《朝兰楼宇集图》,并在画中题诗一首,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忆往昔难言故人,阿吾不再梦王门。”

王开运写给齐白石的信,王开运,无年,19×9厘米,纸本水墨,北京美术学院藏

《朝澜楼言迹图卷》 齐白石 1939年 36.1×132.5厘米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我画自己,画自古以来的自己

陈石曾《李一石肖像》,布面油画,1920年,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藏

1919年,齐白石为躲避农村动乱,正式定居北京。虽然齐白石此时已名满湘湘大地,但初到京师时却一直无法打开自己的局面。他的挚友陈实曾劝他不要步前人的后尘,而要改革创新。他为齐白石的作品《墨梅》题跋“酒后可畅谈,何必追寻殷翁足迹”。本次展览,齐白石的《墨梅》《梅》将与尹鹤波的《梅花》同台展出。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齐白石在“颓废改革”之前对尹氏画法的借鉴和追求。在陈师曾“我自己作画,合古,何必低头求同人”的鼓励下,齐白石怀着“我要”的决心,开始了晚年的改造。饿死北京,你也不会怜悯我”,最终创立了“红花墨叶”一派。此外,陈师曾还带着齐白石的作品来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画展。齐白石的画在日本畅销,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齐白石成为“海中知名人物”。画家。

梅花 银河勃 无年 131×35.5厘米 纸本水墨 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莫梅齐白石 1917年 116×42.5cm 纸本水墨卷轴 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1923年,陈师曾在奔丧途中突然患病去世。他年仅48岁。齐白石对于少年好友的突然离去深感悲痛。他亲自前往北京艺术界在江西会馆举行的追悼会,并作诗悼念挚友:“安德故人今在,拔剑杀”齐璜。”

《借山图》之一,齐白石作,陈师曾题,1910年,30×48厘米,纸本水墨设色,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白石《陈师曾诗集》,陈师曾,1917年,11.5×17厘米,纸本水墨,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藏

翁像高僧,和尚像翁

瑞光(1878—1932),字学安,曾任北京阜成门外延法寺、广安门内莲花寺住持。

1926年,齐白石效仿前人的榜样,将自己、弟子瑞光、好友冯九安称为“西城三怪”,创作了“西城三怪”,由此可见齐白石与其弟子瑞光关系密切。齐白石初到北京时,经常在京城的寺庙里住宿,在那里结识了延法寺住持瑞光。当时的著名画僧瑞光,对齐白石的绘画技艺十分钦佩,遂拜其为师。加入齐氏后,芮光坚另辟蹊径,专攻当时不被人们认可的齐白石山水人物画。他的画颇具齐白石的精髓。齐白石高兴地题跋称瑞光“铺布直而不求工,老人如高僧出家”。 ”,把他视为自己的门生。

借山问瑞光 1924年 83.5×43厘米 纸本设色 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富士草堂图 齐白石 1931年 33×47.8厘米 纸本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齐白石与瑞光师徒惺惺相惜,感情深厚。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此次展览中,有不少作品向我们讲述了齐白石与弟子不拘一格的教导和互学的故事。例如,瑞光曾在古瓷器上看到过钟馗的肖像。他放大了肖像并将其呈现给他的老师。齐白石略作修改,完成了人物画《钟馗》。生活中,齐白石对瑞光也十分疼爱,对他的弟子各方面都予以支持,并亲自为他任命了润格。 1932年,瑞光和尚圆寂。齐白石悲痛万分,专程到莲花寺为弟子送行。回到家后,白石老人依然郁郁寡欢,甚至想要放弃。由此可见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

齐白石钟馗图 无年 133.5×33.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北京美术学院藏

幸好梅浪知道他的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与梅兰芳合影

1920年,齐白石经好友齐如山介绍认识了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此时的梅兰芳迷恋书画,与京城画坛名人交往密切。梅兰芳对齐白石的绘画技巧印象深刻,一见面就对她产生了崇拜。开始学习如何画工人。梅兰芳的“珠玉轩”是民国文化名人经常聚集的地方,齐白石也曾多次到访。花园里种植的花草树木让齐白石大开眼界。尤其是梅兰芳从日本引进的牵牛花在花园里盛开。有的花有碗口那么大。这让齐白石惊叹不已,也激发了他的绘画灵感。经过对牵牛花意趣的多次尝试和改变,牵牛花最终成为齐白石花鸟题材中绚丽多彩的奇葩。本次展览中,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一百本,大如牵牛花碗”的《牵牛花》将首次与观众见面。

牵牛花 齐白石 1920年 125×35厘米 纸本设色 梅兰芳纪念馆藏

两人相处期间,梅兰芳对齐白石十分恭敬,甚至在一次优雅的聚会上,曾帮助老师齐白石渡过难关。本次展览有一个特别的书法展品——梅兰芳的《洛英行书梅花诗》。齐白石用金农楷书为其写了长篇跋。从此,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如今落入长安城,有幸有艺坛上有一个梅浪知名的传说。

罗英公墨迹及梅兰芳梅花诗,1920年,169.5×43厘米,柯版画,北京美术学院收藏

《枇杷齐白石》,1955年,103×34.5厘米,纸本设色,梅兰芳纪念馆、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联收藏,献礼梅兰芳舞台生涯50周年。

一次想念你让我想念你

徐悲鸿赠给齐白石的照片上写着:白石先生善意保存。悲鸿。

1928年,徐悲鸿应邀出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院长。第一次来到北平的徐悲鸿第一次见到了齐白石。本次展览的“寻找老照片”向我们揭示了两位艺术大师相识的经历。在这幅自画像作品中,背对着观众手持棍子的老人就是齐白石本人。他用细致的碑刻和自作诗词讲述了徐悲鸿应邀到北平艺术学院任教的故事。

寻齐白石旧画 无年戳 151.5厘米×42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北京美术学院藏

齐白石山水 无年款 72×29cm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三份草堂邀请你都无法拒绝,何况是老画家刁冲呢。”为了邀请齐白石到大学任教,徐悲鸿曾三次亲自到齐白石跨车胡同的家中拜访并邀请。多次推辞的齐白石被徐悲鸿的坚持和毅力深深感动,最终答应到该校任教。其实,齐白石之前没有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并不是因为他心高气傲,而是因为齐白石觉得自己是农民,学历差。他无法适应在外国学校教书。面对齐白石的担忧,徐悲鸿毫不犹豫地成为了白石的“助教”。在一次题为《白松》的考试中,齐白石评价了考生的成绩,徐悲鸿完全同意。教室外,徐悲鸿还亲自开车送白石先生上下课。一句“不见了让人想念,再也见不到陶然”也表达了齐白石对徐悲鸿的思念之情。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齐白石与师友的交往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轶事,他们的真挚友谊也让人感到温暖。可以说,齐白石的艺术才华和不断努力的背后,是他自身的质朴和真诚,以及他“报答桃报李”的感恩生活态度,才让齐白石收获了更多。尊重他人、结交良师益友,不仅促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突破,客观上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人生机遇。导师、知己、朋友的指导和支持,共同促成了齐白石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知音即善——齐白石师友关系展海报

据悉,本次展览由北京美术学院、辽宁省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博单位和艺术机构共同主办,入选“2020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藏品展“淡季”活动项目。

(本文主要文字及图片来源于北京美术学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