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灵山寺,驱车前来烧香拜佛的游客络绎不绝。山下的豆腐饭是必点的。
蚕在桑叶上行走,小编在大地上行走。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灵山寺位于距冕宁县城约8公里的山上,紧邻G5京昆高速公路雅西段。是冕宁县最大的宗教寺庙。
该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经过多次整修,灵山寺正面的中央是新建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房屋廊道众多,前后左右纵横相连,融为一体的古建筑群。
主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伟,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后殿供奉乌镇灵山寺创始人杨学信和尚的木刻神像。
面对佛陀的是韦驮护法坐像。据说,世间所有的韦驮都是站姿,唯独灵山寺的韦驮是坐姿,因为灵山寺原本清净,不老韦驮站着,目光热切地守护着佛法。
山门外,有六株苍劲高大的古松,粗细足以三四个人抱抱。他们至少有两百岁了。它们是灵山寺最重要的标志。
灵山寺的历史与湖南省常德地区龙阳县人有关。俗名杨学信,法号乌镇,法号普度。人们尊称他为杨老祖。
清乾隆四十七年,杨祖师云游冕宁,听说灯台山是古代高僧冉灯修行的地方。 “于是我就用手杖环顾四周,到达了山顶,果然,景区依然存在,旧址清晰可见。”杨祖师遂居于青龙池边,继续修行,并准备建寺。当时,他的宗门下,冕宁弟子约有一百人。
乾隆五十九年,灵山寺建成。时任县令辛大成赐名该寺为“西陵”,民间称其为“灵山寺”。
杨祖师在冕宁呆了22年。灵山寺建成后,他在寺内修行九年。清嘉庆九年二月,默坐(圆寂)。奇怪的是,七日后,他的弟子打开神龛,只见杨家祖脸色通红,如同生前一样。于是,他将遗体移至寺庙,长期供奉。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干固,不再腐烂。
这个传说给灵山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香客之间的口口相传,来到灵山寺的香客越来越多。人们虔诚地来到这里烧香拜佛,保佑自己和家人生活平安,祈求学业有成、工作顺利,有一个寄托和安慰。
灵山寺吸引游客的不仅是它的寺庙,还有它美丽的风景。
该寺位于灵山脚下的一个椅形平台上。坐北朝南,背靠灵山,瑶沟山为屏。布局合理,蔚为壮观。它本身就是一道好风景。
山上生态良好,气候宜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春天,山花怒放,景色秀丽;夏至,万树翠绿,郁郁葱葱;秋天,枫树红了,森林被染红了。冬季,玉树繁花,万千景象。尤其是五月,后山杜鹃花盛开,形成千亩花园,漫山湖海竞相绽放。
如今,灵山寺不仅有香客前来朝圣,游客也不少。当你身处其中时,你真分不清谁是朝圣者,谁是游客。
从灵山寺下来,108国道两侧都有吃灵山豆腐饭的小店,长约200米。豆腐饭是这里的特色菜。豆腐皮嫩而不脆,用筷子轻轻夹起即可。这可能是因为水源,或者是农民技术高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再加上自制的蘸水,豆腐脑热气腾腾,蘸水又辣,很适合下饭。豆腐已经成为这里游客和香客的必点菜肴。
由于名声大噪,灵山豆花已成为西昌市的一个品牌,到处都有灵山豆花餐馆。但说实话,感觉不太像是在灵山寺脚下。
除了豆腐花,还有香喷喷的青菜汤、野菌、蒸红烧白菜,都是这里的标配菜肴。人少的情况下,这四道菜足以保证你吃饱、咂嘴离开。
冕宁县重点建设灵山寺旅游景区,完善进山道路。如今,凉山最大的高速服务区建在灵山寺脚下,方便了游客和香客。也完善了灵山寺的硬件设施,让来者安,去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