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故居:抬头思乡,如世外桃源,城里人羡慕不已
原创〡韩志/文图
首次出版〡韩志志(简书)
误入齐白石故居,是旅途中的一个小而美好的意外。
那次我自驾沿着107国道,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
路过湖南湘潭,看到了“齐白石故居”的招牌,于是拐了个弯,就去看看奇观。
下了107国道,开了几分钟就上了一个山坡,然后步行一公里左右就到了。
“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齐,田野肥美,池塘美丽,桑树竹林,各路车水马龙,鸡犬相闻……”
一下车,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桃花源记》(晋代陶渊明的名诗)。
齐白石故居位于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杏豆池内。土坯墙、茅草顶,面向荷塘,背靠小山,旁边是绵延十余里的平坦稻田。此情此景,犹如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不免让我有些羡慕。
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有厢房七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景区名气很大,但是管理很佛系,没有围墙,工作人员有时不在,比较随意。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这里,一直住在这里,直到1900年,才搬到附近的梅公寺。在故居生活的36年,为齐白石的绘画和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齐白石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他只上过半年私塾,就辍学在家,砍柴、放牛、务农。 12岁时,他跟随叔叔学习木工。 15岁时,他转行雕刻。 20岁时,他已成为一名熟练的雕刻专家。在此期间,他得到一本《芥子园画传》,反复临摹,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后来,他结识了当地文人,勤学绘画、诗词、书法、篆刻。他曾以给人画肖像、卖画、刻印章为生。
中年时期,齐白石有过几次“游学”的经历。他从家乡“五出五归”,游历南北,饱览名山大川,取材自然,吸收素材,创作了大量写生作品。随着视野的开阔,技艺的提高,所创作的诗词、书法、绘画、印章也愈发令人印象深刻。他从一个民间画家跨入了文人画家的行列。
1917年,南方军阀混战。为了躲避乱局,齐白石离开湖南老家,来到京城北平。他在琉璃厂南纸铺挂单,靠卖画、版画维持生计。然而,欣赏这位朴实画家的人并不多。被忽视的齐白石意识到自己只能追随古人的脚步,没有未来,于是决定做出大的改变。
“我画了几十年,但还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从现在开始,我决定做出一个大的改变,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会饿死在京华,不要”别可怜我,我可以问问我自己的想法。”他写道。为了开辟一条新的艺术道路,齐白石走到了烧船的地步。那时,他已经59岁了。改变画风需要很大的勇气。
齐白石接受好友陈师曾的建议,学习了当时明清写意画家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的绘画技法。他将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画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将民间画与文人画融为一体,大胆地创造并实现了“衰变”,形成了笔法凝重、意境奇特、拙拙的独特的新山水画风格。构图简洁,色彩明快不落俗套,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巅峰。
后来齐白石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那就是“美在于相似与不相似的平衡,相似太多则媚俗,不足则欺世盗名”。
齐白石的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
晚年,齐白石声名鹊起,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与徐悲鸿、张大千并称为中国现代绘画三大大师。他与著名画家傅抱石并称为“南北两石”。
除了湖南湘潭的这座乡村故居外,齐白石在北京还有两处故居。
第一个是位于南锣鼓巷附近鱼儿胡同13号的“齐白石故居纪念馆”。据说,这座房子是清代中后期一位主管内政部大臣的住宅,后来被分割出售。齐白石曾在此短暂居住过。 2012年,作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另一个地方是劈柴胡同西口跨车胡同13号(路牌上的字)。齐白石在这里生活了约40年。他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在此居住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两处住宅相距约5公里。
齐白石的大部分重要作品都是在跨车胡同13号完成的。
1937年后,他在跨车胡同的家中画了2万多幅作品。在57岁至66岁的10年间,他画了10000多幅画,做了3000多幅版画。除了3万多幅绘画作品和近百种出版的画集外,他还留下了3000多首诗歌、亲笔签名等手稿以及多卷手迹。 90岁后仍从事书法、绘画、篆刻活动。
1957年9月16日,白石先生在北京逝世。他去世后,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参观齐白石故居,回顾齐白石这位一代艺术大师的成长经历,让我深受感动。
从齐白石在乡村的故居,我们可以想象到他早年的贫困生活。他的成名是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弟子逆袭的励志故事。
成功绝不会一蹴而就。齐白石一生勤奋刻苦,自力更生。他杰出成就的背后,是几十年来的坚持和自律。齐白石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几乎每天都在画画,“教日不闲”。 “铁门三屋,笔忙碌如农具;砚田牛不歇,夕阳照东厢。”这就是他耕耘不息的真实写照。
齐白石很长寿,活到了94岁。这对画家来说是一件幸事。绘画不同于文学写作。它需要熟练的技能和多年刻意练习所获得的丰富经验,更依赖于时间的恩赐。在艺术史上,不少著名文学家英年早逝,留下了辉煌的杰作,但能取得同样名望或成就的年轻画家却很少。齐白石59岁时顿悟,改变画风,开辟新路,摆脱民间画家的束缚,融合民间画与文人画,终于成为一代大师。如果不是他的寿命很长,齐白石可能没有时间进行这种“实验”,他也无法获得“大师”的称号。文艺创作者一定要活得好、活得长久。
齐白石的高尚品格和民族气节也令人感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卖画为生的齐白石闭门谢客,拒绝向日伪领导人索画,拒绝卖画。日本侵华北平时,他画《老鼠图》,讽刺日本侵略者;为了批判旧官僚机构的腐败,他画了《不倒翁》和螃蟹图,题为《看你猖狂多久》。
我看到齐白石的很多作品上都刻有“杏子坞白石老人”三个字。杏子坞是齐白石的出生地,也是湖南湘潭的一个村名。他对家乡的思念一直持续到晚年。
眼前的这座故居,还有这里的一草一木,想必无数次进入了齐白石的梦境,最后融入了他的万千画作之中! (韩志/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