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温州文成:在“好风景”中奔向“好生活”

日期: 2024-12-27 19:05:23 |浏览: 11|编号: 6306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乡村振兴丨温州文成:在“好风景”中奔向“好生活”

温州市文成县 来源:浙江日报

过去,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现在,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民宿一房难求。走进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五洋村,一幅山清水秀、村里人美的画卷映入眼帘。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找到了一条独特的“村企合作”赋能乡村振兴“新路”,成为文成“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小村庄体现大变化。二十年来,文成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蓝图绘到底,一届一届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创建乡村美丽、人民富裕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美丽的村庄隐藏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风光中。

环境变得优美,风景与经济齐飞。

俗话说,路通则百业兴。在文泰高速沿线的百丈集镇石庄村,曾经的空壳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小红很兴奋:“现在村里有民宿、电影院、书店、咖啡馆,还被评为省3A级风景村。”

风景不仅美丽在石庄村。西坑畲族小镇是位于文成西北山区的一个万人小镇。改造前,这里的房屋并没有统一的规划。乍一看,它们看起来很混乱,房屋之间盘绕着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现在,“蜘蛛网”已经消失,污水管道已重新铺设,道路也铺上了全新的沥青。经过统一规划设计,房屋外立面为白墙黑窗。现代简约的街景颇具特色。不少农家乐陆续开业,游客也越来越多。

行走文成,随处可见充满活力的山水风光和宜居的乡村生态。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干净的乡村道路、休闲娱乐的乡村广场。它们共同营造出一幅美丽宁静的田园风光。

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文成系统实施全球美丽“六大行动”,推动全区环境质量和品位双提升,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1个。 30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17个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村。 、建成5处美丽乡村景观、1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26个3A级风景村;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第五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浙江省综合旅游示范县、十佳生态旅游之一浙江省各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刘伯温故里是国家5A级景区,并已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创建县等。

作为26个山区县之一,文成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乡村振兴典范,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文成把解决民生短板、安全短板、美丽盲点作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突破口。协调开展治水、违法拆迁、安全住房等工作,大力实施环境改造,促进城乡品质提升。着力打造全区美丽“大花园”,让风景与经济齐飞。 2003年至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从13.84亿元增长到126.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35元增加到2.44万元。旅游总收入由13.84亿元增加到126.55亿元。 1亿元至45.25亿元,分别增长814%和401%;全县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3.1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3.9亿元,增长10倍多。

温州市文成县 来源:浙江日报

乡村魅力愈发浓郁,打造绿色富民新路

“千万工程”让脏乱差的乡村逐渐变得美丽,但光有“美”还不够。

这些优质项目的每一个,都为文成的产业繁荣注入了动力。近日,文成县第四届农业招商洽谈暨淡水养殖业发展推介会召开,共吸引农业招商项目24个,总投资10.6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1亿元。总投资8.7亿元。有生态循环养殖、石门稻虾轮作、稻虾共养等淡水养殖项目3个。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生态产业。文成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近年来,在省级以上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等财政支农政策支持下,通过加大项目招商力度,推动多个项目落地生根。目前,已形成以杨梅、茶叶、高山蔬菜、糯米山药、高山稻、蜜蜂为主的农业发展格局。同时,文成不断打造糯米山药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文成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并与温州市农科院、文成县农业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实施文成糯米山药育种及保种项目,保证了优质糯米来源的稳定。米山药。

“县城周围山色翠绿,城池环水碧波。”如今的文成,“可观山可水,可留住乡愁”。在这里,“华侨”的元素几乎无处不在。 17万华侨华人往返于家乡和居住国之间,给这座山城带来了新鲜的视野和事物,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华侨娱乐”。

民宿老板、意大利归侨吴宜宽表示,在家乡民宿工作,自己很有动力。他表示,打造一个中西结合的“巧家乐”,让他们通过中西合璧的餐饮文化和装饰环境,寻找乡愁、回忆居住国的生活。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立足产业,文成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绿色发展富民之路。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文成将继续探索保护水生态、采集水产品、搞好水文化旅游、开发水能源、发展水产养殖等五个“水”文章,进一步拓展做强特色产业,提高绿色发展质量。

精神富足,长久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乡村之根,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文成深知,只有全面繁荣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才有深厚的文化自信。

鲍文的故乡是一个自然之地。乡村要振兴,文化必须先行。该县依托博文文化、华侨文化、畲文化、养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底蕴,打造“花繁星满月”的精品旅游景区集群,深度打造具有文化认同的文化旅游。 “博文家宴”、“博文烧饼”、“绿水青山”等综合产品已成为文成人的“幸福靠山”。

幸福来自于奋斗。每幅乡村发展画面的背后,都有一群人在挥汗如雨:文成县定期召开会议,分享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搭建乡村竞赛场,奖励做得好的人,强对落后者进行处罚。这种压力有效引发了乡村振兴官的创业热潮。

建设宜居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不仅要塑造外形,更要铸就灵魂;我们不仅要“富我们的口袋”,更要“富我们的头脑”。近日,走进文成县玉湖镇龙背村,我在村文化礼堂看到一场惠民文艺演出。越剧、朗诵、魔术、歌曲、舞蹈、器乐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依次表演,赢得了台下村民的阵阵欢呼和掌声。

目前,“千万工程”在文成持续推进。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村民的身心也得到了寄托。据文成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地不少村庄将老祠堂、闲置校舍、废弃公共建筑等改建为文化礼堂,宣讲政策、展示村史、讨论集体事务。这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还为村民提供了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

美丽乡村,长久成功。不痴心妄想,持之以恒,务求实效,浙南山城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奔向“诗与远方”。 (叶晓曦、陈慧音、鲍永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