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跨越亿万年的邂逅

日期: 2024-12-20 18:05:24 |浏览: 19|编号: 6219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国地质博物馆:跨越亿万年的邂逅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孩子们学习了各种矿物知识。新华网 陈彦特 摄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钱春贤陈彦特)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为迎接博物馆日,普及博物馆文化,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博物馆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地质博物馆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其中,首次在地博会上亮相的“生命中的化石”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中国地质博物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更加了解化石,更加珍惜化石,也有助于观众更加接近博物馆,更多地了解化石。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通过科普讲解、科普游戏和手工活动,观众可以更多地了解博物馆知识,体会化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首先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仔细参观了史前生物馆的内容。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不仅对地球的沧桑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更多地了解了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通过“古今连看”小游戏和《生命中的化石》科普讲座,孩子们了解到,生活在亿万年前的生物,其实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因为这里古时候森林茂密;科学家通过研究鹦鹉螺的生活习性,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研究三叶虫的复眼帮助商人制造出更高效的 LED 灯泡。事实证明,化石不仅埋在地下或收藏在博物馆里,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活动最后,孩子们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用橡皮泥、彩笔等工具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古生物化石冰箱贴”。手工活动不仅将古生物学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结合起来,还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记住化石的外观及其所蕴含的知识。

>

珍贵的蓝色绿松石。新华网 陈彦特 摄

中国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在与中国现代科学同步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精华和无形资产。以其收藏体系、丰硕成果和精美陈列,在亚洲同类博物馆中独领风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目前,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享誉国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著名的恐龙系列化石,有北京人、元谋人、鄯善穴居人等著名的古人类化石,还有大量的鱼类、兼具科学和观赏价值的鸟类、昆虫等。罕见的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朱砂、雄黄、雌黄、白钨矿、锑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还有种类繁多的宝石、一批国宝级珍品。比如玉石。

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王令表示:“自然科学博物馆承载着自然科学和社会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发达国家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博物馆往往成为展示国家实力和自信的重要载体。文明在我们愿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承担更多文化强国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地质博物馆、LED灯泡、自然精华、博物馆业务、地球

古代生物化石三叶虫。新华网 陈彦特 摄

事实上,该博物馆开创了田野考古学。熟悉的周口店猿人是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发现的。与其他博物馆相比,中国地质博物馆可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了解“它”。远古生物化石更像是“旅行使者”,在亿万年前带着使命而来。认识人。

返回顶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