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旅游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旧基础都在这里
会上,我在讲话中做出了“利用古镇资源、保护古镇、发展旅游业、繁荣第三产业”的郑重承诺。
同样,还有很多“高人”给予我们灵感和信心。
1995年10月左右,上海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几位专家学者正筹划出版大型画册《江南古镇》。他们经县志办主任金云通介绍来西塘考察拍摄古镇。其中就有著名的古镇。建筑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上海出版社摄影记者金宝源等对西塘古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称其保护价值位居江南古镇之首。他们还肯定了我们的保护和开发想法,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阮仪三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山西平遥古城和安徽黟县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那段时间,每当我们遇到谈论古镇旅游的人,就像在异国他乡遇见了一位老朋友。第二年,我们请阮教授主持编制西塘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
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指导和支持是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1996年初夏左右,时任嘉兴市副市长范巴陵来西塘视察工作时,听说我们正在保护和开发古镇。他不顾自己的膝关节病,当场带着芬必得,坚持要去古镇区看看。我们鼓励。
1997年,时任县长蒋仁焕、常务副县长盛玉良、副县长蒋连福分别于4月28日、12月3日两次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西塘现场指导开发,西塘旅游发展关键之年。 ,解决了问题,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正确的决策和坚定的信心,不仅得益于上述积极启发和鼓励,而且还吸取了其他地方的一些错误教训。
当时,海盐南北湖“明清街”和湖州南浔古镇旅游十分火爆。我们也进行了实地考察,为他们的生意兴隆感到兴奋,但也担心他们过于大胆的做法。果然,这两地的旅游发展因经营理念和管理问题而失败,成为前车之鉴,为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他山之石”,西塘古镇才变成了大家喜爱的“小家碧玉”。
西塘旅游发展具有内生动力。西塘古镇旅游有不少“发展不良”的痕迹。比如,核心景区内的房屋没有统一征用,使得目前景区的管理充满矛盾。
确实,当时西塘的经济发展在县里是比较落后的。县里考核中说“强镇、强村、强企业、强企业没有份额,金杯、银杯、铜杯、杯都没有机会” ”。整个小镇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都期待着咸鱼翻身的那一天。如果你很穷,你就会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旅游业的发展。
1996年,该镇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他们都是企业家,有着在新团队下塑造新形象的强烈愿望。不过,西塘的底子确实太差了。 “兴农、强业、聚创”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口号,但工作起步难,目前难有大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古镇、发展旅游业的想法就比较顺利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领导班子思想统一、作风果断,形成了强大的行政带动力。此外,镇村建设开发公司通过房地产开发提供启动资金。尽管他们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诸多质疑、阻挠、阻碍和困难,但发展依然蓬勃,地势完全铺开。
该镇成立了西塘古镇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并派员成立办公室,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注册成立西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导游。确定“点、线、面”景区建设规划,列出基础设施、景区建设等数十项重点项目,实施景区建设攻坚行动。
以1996年8月16日邮政线路拓宽、延伸工程开工仪式为标志,跨城河廊桥、南彭峡步行街改造等多项工程相继开工。城河两岸、南塘东古玩街、南向带前街建设。稻廊棚,修建永宁桥,改造中塘桥、水子来风桥、狮子桥,搬迁环秀桥;同时,对杨秀泾港镇段进行疏浚,对两侧石材护岸基础进行加固。组织开发了薛家宅邸、石皮巷、中福堂、西苑、七老爷庙、圣堂、倪天增故居、路芬银杏等一批景点。
一时间,整个古镇上到处都是建筑工地,一派熙熙攘攘、忙碌的景象。
在打造硬件的同时,我们也注重软件开发。我们知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尤其是以古镇为载体发展旅游,更要有文化内涵。
1996年秋天左右,我们邀请嘉兴民俗文化协会的部分成员来西塘进行风格采集和创作。我们挖掘了许多关于西塘的历史轶事、民间传说、民俗风情。 《千年古镇——西塘》一书由县文化馆教师金天林编写出版。 ”,这些内容后来被融入到西塘古镇导游的讲解中。
此后,我们又陆续组织、主办了很多类似的活动,比如邀请上海作协组织的作家聚会团、国家地级报刊摄影记者采访团、嘉兴市摄影家协会、省水彩画协会等来我们参加。西塘收集他们的作品。这些活动都集中在西塘。创作一批反映西塘古镇的文学、摄影艺术作品,并利用其平台在全国各类平面媒体上发表,扩大西塘古镇的影响力。
旅游开发的新事物、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也激发了西塘市民关心和参与的热情。许多单位、组织和公民积极加入开发建设行列。许多感人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97年4月,春寒料峭,全镇各单位、居委会数百名市民参与疏浚全市河道。那段日子,古镇区的河道里,红旗飘扬,人头攒动。有老西塘人说,这种场面比当年的“控血杀螺”还要精彩。与此同时,镇外的河面上,来自各个村庄的数百艘船只展开了消灭河里水葫芦和漂浮物的战斗。
平川书画社是西塘颇负盛名的民间文化社团,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蒋维云先生领导。此前因各种原因陷入瘫痪的旅游开发,让他们在培育和弘扬古镇文化方面有了大显身手的地方。西塘商会是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志愿组织西塘镇的老工商商户,发现、整理西塘的老字号、品牌、特色菜谱,开发了粉蒸肉等一批西塘旅游特色菜。西塘房管所、酒厂、索具厂、供销社、经销商等众多单位了解情况、顾全大局。他们放弃场地、腾出房屋,投入资金、出力配合景区建设,支持旅游业发展。
西塘商会的葛忠义先生是一位老实业家、商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年纪都可以当我爷爷了,他骑着和他一样大的自行车,义务劳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当我看到媒体误解我们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并发表批评报道时,我愤怒地连夜写信,写了近十页的辩护材料来表达我们的不公正。西塘县人大代表组组长焦酷云利用与选民广泛接触的优势,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对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讲解和指导……
在全镇的共同努力下,西塘古镇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7年3月8日,千年古镇迎来了第一批游客。来自上海的30名女教师率先尝到了我们的劳动成果。 1998年4月28日至5月3日,成功举办“98古镇西塘风情游”大型旅游推介活动。西塘旅游开发终于破茧而出,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