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两岸青山万千,江水碧水随城市流淌丨探索城市的母亲河

日期: 2024-12-18 18:03:31 |浏览: 19|编号: 6196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漓江:两岸青山万千,江水碧水随城市流淌丨探索城市的母亲河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它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河流之一,被评为世界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为了留住这片人间美景,桂林近十年来竭尽全力保护漓江和桂林山水,把绿水青山的美丽面貌转化为金银的丰富价值。 ,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升级游轮,提升游览品质

今年国庆假期,漓江游船“桂林旅游九号”的船长黄才(子队)非常忙碌。他驾驶的四星级漓江游轮在桂林珠江码头和阳朔之间航行,载着一批又一批旅客。金秋时节,大批游客可以欣赏到漓江最美的景色。

星级新能源游轮航行在漓江上。丽江风景区管委会供图

“桂林旅游九号”是漓江上的“明星”游轮,承载着众多中外贵宾。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考察漓江时乘坐该船。当时的队长是黄才(子队)。

黄才(子队)世世代代生活在漓江边。从1980年起,他已经航行了42年,见证了漓江邮轮的一步步发展和变化。 “以前漓江上的游船都是拖船,前面有动力船拖着后面的游船,现在漓江上的游船已经变成了星级游船,变化真是巨大。”

黄才(紫队)驾驶的四星级游船有两层,风景很好。小屋干净整洁。还为游客提供自助餐,有十余种菜肴供游客选择。 “现在游船的硬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有一个客户,已经四次游漓江了,对漓江的品质赞不绝口。”旅游。”他一边航行,一边对记者叹息。

2015年8月,桂林市启动30年来最大规模的漓江游轮升级改造。截至2016年底,漓江核心河段所有具有改造价值的游轮均已升级改造。目前,漓江上有星级游轮156艘。

站在相公山顶,可以看到漓江在群山的怀抱中蜿蜒蜿蜒。

改变面貌,保护漓江,见证生态变迁

据黄才(子队)说,他小时候可以把漓江的水舀起来直接喝。它非常清晰和甜蜜。然而,漓江一度变得“脏乱差”,他们再也不敢喝漓江水了。 “2010年之前,漓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很多工厂甚至将污水直接排入漓江,当时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鱼都长满了青苔。”

杨堤至兴坪这段是漓江景观的精华。在沿海村民的记忆中,那些年,丽江旅游混乱,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在附近的山上开荒种果,在河里电鱼炸鱼,在河里挖沙石,炸山采石修缮,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房子。洪水季节,漓江受到水土侵蚀,两岸的树上挂满了垃圾。

杨友发,69岁,阳朔县杨堤乡贾家洲村村民。 “我是在漓江边长大的,喝着漓江水,对这条母亲河有很多感情。”正是怀着这样的感情,杨友发成为了村里第一批漓江清洁工,开始了对母亲河的清洁工作。清洁“洗脸”。我这样做已经近二十年了。

每天,杨友发撑着竹筏在漓江上,负责打捞、清理河面和河堤上的垃圾。 “十多年前,我一个早上能打捞出两三袋垃圾。除了塑料袋、塑料瓶,甚至还有烂衣服,洪水退去后,河上还漂浮着死去的动物。”现在,我一个早上就能打捞出两三袋垃圾,而我翻身的时候,连一袋垃圾都装不满,从河里打捞垃圾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

杨友发在漓江捡垃圾

保护景观、治乱防洪、恢复生态景观

保护漓江刻不容缓,桂林人民打响了漓江生态综合治理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以‘治水、治乱、调景’为重点,系统推进漓江治理。”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秦荣军说。市委书记告诉记者,桂林市已实行市区支流管理。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拆除干流沿线大量商业性鱼餐厅和违章建筑,关闭沿海禁区养鸡场,严厉打击山地采石、河道采砂等违法行为。此外,还规范了漓江运营,提高了质量,完成了漓江游轮最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提高了漓江游轮的环保标准。

竹筏和游船一起行驶在美丽的漓江上。

2016年以来,桂林市累计投资2.6亿元,对生态采石场受损山体进行整治;投资1.3亿元完成漓江伏龙洲生态修复以及礼七洲、达舟洲污水截流治理,彻底消除沿岸杂乱建筑和污水。直接放电等问题;投资近5600万元完成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修复...

同时,桂林完成了漓江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景观修复,大力实施岛屿、湿地、岸线、坡地系统的修复和完善,努力保持景观生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015年以来,桂林投资17亿元打造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区,建设滨海生态慢步道、历史文化长廊、景观亮化工程,实施“绿化、彩化” “开花结果”工程,完成龙船坪、燕山草坪、阳朔兴坪等一批旅游码头升级改造,实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一系列措施,漓江管理实现了从乱到治的转变。现在的漓江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深潭、浅滩、流泉、瀑布,漓江的美景正在慢慢回来。”十年来,漓江的变化让黄才(子队饰)感到欣慰和惊讶。

去年11月,漓江生态保护示范经验受到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的通报表彰,这是全国唯一评选的河流治理范例。

漓江流经桂林市

富民发展旅游共享生态红利

10月1日,像往常一样,假期期间,黄金峰来到兴坪码头,现场指挥竹筏游览秩序。作为阳朔县丽江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黄峰和公司1200多名筏工全力投入,应对国庆假期大量旅客。

金峰,阳朔兴坪船上的人们。自他出生以来,一家人就住在兴坪镇漓江的木船上,以捕鱼为生。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漓江的鱼越来越少,已经上岸的黄黄峰和附近的渔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

漓江兴坪段美景

“1998年以后,来兴坪的游客增多,有竹筏的村民就出来撑竹筏来吸引游客。” 2008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黄黄峰回到兴平,家门口就有了“旅游美食”。 “吃”,凭借多年出国旅游的资源,我们开始组织游客去阳朔兴坪旅游。

十年前,像黄黄峰这样靠旅游业谋生的漓江沿岸村民面临着重大转折。阳朔县漓江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黄黄峰加入该公司,成为一名河道秩序管理安全员。慢慢地,在黄金峰的努力下,他逐渐成长为公司的副总裁。十几年来,黄黄峰的身份和生活变化,也是漓江两岸众多村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地少的山区,靠旅游为生的村民尝到了旅游标准化管理的好处。

成立公司统一管理竹筏和游船后,漓江观光竹筏数量从5000多艘减少到1210艘。筏工经过培训和考核后都获得了资格,收入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十年前,一个筏工年收入不到1万元,统一管理后,以2019年为例,一个筏工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

黄锦峰介绍,公司成立以来,除了为1200名筏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外,还帮助1700多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此外,杨堤至阳朔两岸5个乡镇、97个自然村的5.3万多名村民受益。每个村民每年都会从公司运营中获得生态补偿红利。 “我们建立了水基扶贫车间,2019年前将优先安排97户贫困户就业。”

如今,村民们对这种半工半耕的生活非常满意。他们在外打工吃饭,边干活边开筏子,下班后回家种田,种地种果,照顾家里的孩子。

近年来,桂林以丽江百里生态旅游示范带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吃上“旅游米”,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让大家感受到真正的收获和充实感。幸福感。 2020年,阳朔县漓江沿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24元,比广西农村居民人均水平高出6809元。

漓江兴坪段美景

漓江护道十年大事记

2012年1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广西首部地方性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

2013年5月

经国务院批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

2014年6月

丽江风景区核心区253.8平方公里岩溶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广西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2015年4月

漓江风景区工委、管委会正式成立,漓江正式有了“新管家”

2016年9月

漓江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是广西唯一入选的景区

2017年3月

漓江管理体制改革纳入自治区级改革试点

2020年8月

《桂林市丽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2021 年 4 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充分肯定漓江保护工作

2022 年 1 月

《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颁布实施

2022 年 2 月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1年美丽江湖(9名)和美丽海湾(4名)优秀案例,漓江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河流和湖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