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湖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资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邓文武
摘要:东江湖是湖南最大、最好的饮用水水源地。不仅对华中电网发挥着重要的调峰作用,而且对湘江流域的防洪抗旱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保护已成为一个综合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东江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东江湖的最终出路。
关键词:资兴洞河湖 水资源保护 生态补偿
一、东江湖概况
东江湖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资兴市,地处北纬25°34'至26°18',东经113°08'至113°44'之间。 “水电站”蓄水水库。东江湖区涉及资兴市28个乡(镇、办事处)中的10个,水面160平方公里(24万亩),蓄水量81.2亿立方米,相当于洞庭湖的一半。素有“南洞庭”之称的兴、汝城、桂东、宜章四县(市)是目前中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之一。东江湖还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地方,集山、水、湖、坝、岛、寺、洞、村落、漂流、瀑布、雾、林、园、石、温泉、狩猎、和水上娱乐。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东江湖水质清澈,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已成为湖南省最好的饮用水源地之一。已被确定为长株潭城市群第二水源地,将使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5市13县(市)1300万人受益。是“长株潭”两化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发展资源。东江水电站平均年发电量13.2亿千瓦时,不仅为华中电网提供优质电能,而且发挥着重要的调峰作用。东江湖在湘江流域的防洪、抗旱和水质调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东江湖库区是湖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被专家誉为科学宝库。
2 东江湖水资源保护现状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保护东江湖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保护东江湖水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龙头,把可持续发展当作优先考虑东江湖。落实的最大任务。
(一)加强法制建设。鉴于东江湖水资源的重要地位和现状,经过资兴市积极奋斗,湖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11月通过了《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 2001年12月30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使得东江湖成为全国首个受专门立法保护的大型水库,为东江湖水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资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条例》的实施,先后出台了《资兴市东江湖水质保护管理条例》、《资兴市旅游管理暂行办法》。 》、《东江湖旅游船管理规定》、《资兴市东江湖旅游船管理规定》、《资兴市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暂行规定》,另外针对《关于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还聘请省环境保护科学院编制了《东江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资兴市生态“建设规划”确保东江湖保护有步骤、有步骤。
(二)强化源头污染治理。以保护东江湖好水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库区工业、农业、生活、水运、旅游等污染。在库区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推广生态种植、生态循环和生态养殖生产模式,教育引导群众扩大家前屋后绿化。 、推广沼气清洁能源,规范生活垃圾、污水倾倒和处理,美化绿色环境。同时,投资超过8000万元,帮助多个湖滨小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坚持每年投入300万元开展东江湖水质监测监管和渔业养殖环境管理,依法拆除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网箱,逐步淘汰非环保船舶。坚决打击、整顿、关闭、取缔东江湖区非法有色金属开采、选矿行为,否决可能产生超标污染的项目46个,否决投资近3亿元。其中,世界储量最大、年税收5000万的东江湖区露天白钨矿开采项目,有效减少了水源的直接污染。
(三)减少生态破坏。积极推进以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划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共计98.52万亩,投资超过4000万元,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果树还林等。主动走在前列 探索建设东江湖湿地公园,加强库区森林水源涵养,有效减少库区水土流失。积极开展补植补植数万亩山林,夯实遏制水土流失防线;加强库区塌山流域综合治理,对库区地质灾害点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整治。检查,是否确定了一个区域,综合治理,巩固了生态系统;加大入库淤塞河道疏浚治理力度,修筑河堤、修建压载坝,实施库岸防护工程,有效减少入湖沙量。石头的数量。投资12亿元,优质高效积极争取和实施东江水库移民安置工程(2008年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东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协调会议,东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协调会议明确了风险搬迁项目的投资规模、融资计划、实施原则等方面。截至2009年8月,共启用移民安置点64个,完成搬迁建(购)房2982户9516人(共需搬迁4954户15110人) ),既有效保障了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湖区环境。
《条例》自2002年3月1日实施以来,东江湖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水面清澈,水质良好。据国家城镇供水水质监测网深圳监测站对东江湖水库水样检测,东江湖泊水体全部符合国家89个一级水质监测项目的要求。即东江湖的水无需净化处理即可直接饮用。为资兴经济社会发展和东江湖及下游城市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
三、东江湖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规定有待完善。在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郴州市代表团提出了《关于修改草案的议案》,并对修改《条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条例》修改草案的办理工作。 2008年4月中旬,组织调研组赴郴州、资兴市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条例》修改意见,为《条例》修改工作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但《条例》的修订工作进展并不快,这给东江湖水资源保护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
(二)库区移民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东江水电站建成后,累计移民65779人。其中,库区移民46722人,占移民总人口的72%。移民密度为全国同类水库中最大,一半以上移民居住在坡度25度以上的山坡上,可开发资源少,移民区生活条件差非常穷。现在移民基本没有耕地(人均0.17亩),只能靠发展果树、渔业、林业经济谋生。移民开发越繁荣,破坏东江湖周边生态的可能性就越大。
(3)周边县域山洪、地质灾害、矿山开采等频繁发生,对东江湖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东江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地质灾害频发。 1998年至2008年,库区共发生山洪、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12次。一方面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也给东江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此同时,东江湖周边县区的采矿活动对东江湖周边植被和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成为地质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瑶岗县钨矿废石坝对东江湖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就是一例。
(四)东江湖水资源长效保护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现有投入不足,导致治理和保护缺乏资金支撑。另一方面,东江湖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除生态公益林补偿外,尚无系统的补偿制度。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由于东江湖现有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每年每亩补偿5元),库区移民为了生存,不断毁林开荒。已经发生了。
4.未来的保护思路
(一)完善法律法规,理顺管理体制。 《条例》实施以来,省级配套实施措施的缺失,影响了《条例》的落实,水环境保护落实困难。针对《条例》实施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快修改完善相应规定。 《条例》修改后,省政府将及时出台配套具体实施办法,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东江湖流域面积4719平方公里,涉及资兴、汝城、桂东、宜章4个县(市)52个乡镇、村庄,总人口60.41万人。 2003年9月,成立“郴州市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局”,与资兴市环保局合署办公,由资兴市政府管理。这一管理体制对东江湖上游三县缺乏应有的约束力。适当扩大郴州市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局职能范围,强化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局职能职责,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提高有效监管水平东江湖水环境保护责任。
(二)落实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投资。当前,中央财政加大对生态保护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投入随着财力的增长也在不断加大。但省财政部门尚未将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投资纳入体系。因此,省级财政部门应将其纳入保护投资体系。此外,东江湖水环境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应从发电、供水、旅游等直接受益于东江湖水资源的行业收入中提取。
(三)完善东江湖生态补偿机制。目前实施的一些补偿办法普遍存在项目缺失多、综合性差、标准低等问题。例如,退耕还林基本以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为主,投资项目不配套、标准低、补偿期限短。虽然湖区防护林被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但林权人每年每亩只得到5元的补偿。与木材采伐相比,收入差距很大(每亩年利润约170元)。库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尖锐。
东江湖流域生态补偿应当在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下,按照规定程序和法律法规要求,坚持公平正义、权责一致,落实政府法定职责。落实辖区环境质量责任,建立健全东江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河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征收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资金和生态补偿费等融资方式,设立东江湖水环境保护专项基金。按照“谁污染、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环境污染资源损害赔偿机制。上下游设区市按规定向省财政缴纳补偿资金,东江湖周边县(市)按规定向郴州市财政缴纳补偿资金。支付补偿资金。在东江湖流域内从事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利用矿产品加工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东江中下游地区因利用东江湖水而受益的单位和个人供水、供电资源必须缴纳东江湖生态补偿费。生态补偿基金重点支持东江湖流域县(市)公益林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治理项目,以及污水集中处理建设等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环境城镇、乡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建设监测控制设施、东江湖农村饮用水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等,允许任何单位东江湖流域生态保护区内从事水源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的个人从中获得合理补偿,为东江湖保护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