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败小镇到文化IP,乌镇陈向红的创新逻辑

日期: 2024-12-18 04:02:06 |浏览: 11|编号: 6189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从破败小镇到文化IP,乌镇陈向红的创新逻辑

来源 |长江商学院 EE

本文观点整理自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鼎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乌镇戏剧节主席陈向红在2019年乌镇戏剧节上的分享。近期长江文化创意+乌镇跨时空融合模块班。以下内容仅代表课程片段,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院观点。

“乌镇对我来说很复杂,有错误也有错误,也有顺其自然的事情。”

说到乌镇,陈向红了解得很多。

乌镇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以前有一篇文章说,乌镇的水是黑的,人民很穷,家家破烂。

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乌镇也有过辉煌的岁月。鼎盛时期有10万人,相当于当时欧洲的一个中等城市。

乌镇也有不少文人墨客。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茅盾、“大”红娘王惠武都是乌镇人。

规划比周庄晚10年,比西塘晚5年。乌镇为何发展如此成功?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鼎度集团承接了海宁盐官音乐小镇、江苏宜兴紫砂小镇、山东章丘明水古城、四川成都熊猫小镇等10余个“小镇”项目,目前规划思路如何?

陈向红的答案就是两个字:创新。

“文创项目就是慢慢养鸡养猪,然后享受未来市场的商业价值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对我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和自我否定的过程。”陈向红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复制自己。

每个项目都必须在市场上找到其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商业价值。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创新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企业的本能。

关于创新,陈向红提到了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领导模式创新四点,并结合乌镇的快速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什么要引领模式创新?他进一步表示,创新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地生存,获得更大的利润,获得行业其他人无法获得的边际利润。

01

战略创新

注重产品迭代的差异化

策略有很多种。在长江,战略管理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仅看乌镇产品,陈向红对策略的理解是,乌镇不能只是网红。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受欢迎呢?这需要创新。

这里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产品迭代和差异化壁垒。

文旅产业始终要为自身企业构筑隐形壁垒。别人向乌镇学习并不可怕。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别人学不到的东西。

陈向红认为,文化和旅游是两个概念,文化是内容和前提,而旅游是文化下的一种应用模式、商业模式或工具,就像诗歌和远方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文旅产业最大的陷阱是什么?是感情。文化旅游不能只追求美和享受,还要考虑如何生存。

战略创新,首先是内容创新。

文化旅游的时代是内容的时代。没有内容就没有活力。

在文化旅游行业,迪士尼可以说处于“金字塔顶端”,是学习的标杆。

陈向红在与迪士尼创意公司沟通时了解到,上海迪士尼有一些固定的内容,有一些是全球招标流程。上百家公司会争夺一个内容,最终选出最合适的、优中选优的。

上海、东京、奥兰多、洛杉矶等地的迪士尼在内容创意上都各有不同。

01 “三步”到乌镇东门

对于乌镇来说,迭代也很简单。陈向红将东栅的成功称为“三步走”。

首先,开始。

乌镇有东南、西北、市中心四个街道。 20多年来,陈向红只搬过东栅、西栅两条街。

在想清楚南街和北街能够形成什么样的产品模式、领导模式、管理模式之前,陈向红不想贸然开工。

乌镇是如何被市场认可的?当时我们决定建设江南古镇,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研究全国的江南古镇。

我们发现,20年前的江南古镇几乎都是文化项目,很少有商业想法建造。

但从近代历史来看,这些古镇是商埠开放、商业发展后形成的。可以说,没有商业,就没有江南古镇。

有时候,痛苦是什么?就是你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从现在汲取营养。你应该做什么?创新是必须的。

乌镇的创新始于挖掘河道、家家户户安装抽水马桶。陈向红强调一个词“整体风格”。乌镇的民居也许不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但我们不在乎房子有多深,而是让古镇更像古镇。

第二,走出圈子。黄磊、刘若英的《及时行乐》将乌镇风光的角色推向了极致。

陈向红说:“当时我和黄磊商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乌镇就是这场戏的拍摄地。”就这样,《及时行乐》一炮而红,乌镇也出了圈。

第三,故事。陈向红将酒作坊和蓝印花布作坊搬到乌镇,后来被许多古镇仿效。他说,人们来乌镇不能只是为了看房子。街道一定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

如果你想后来居上,就应该创新。陈向红回忆说,“我们当时在做东栅,保持着很强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旅游景区建停车场、把管道埋在地下,这在国内都是第一次。”

他进一步提出,创新最重要的是捕捉能力。

这个“捕捉”可以理解为,任何东西在你眼前一闪现,你是否能够捕捉到它,并迅速判断它是否可以为自己所用,用在哪里。很多灵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偶然发现的。的。

陈向红以前每年都会频繁出国,拿着相机看世界。

“这个时代,大众的审美需要引导,做文创企业就必须有高眼。眼高才能心高,心高才能手高。”你看得越多,你就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东栅给陈向红带来的最大收获只有两个字:信心。从没有游客到每年超过100万人次;从“荒无人烟的青乌镇”到热闹繁华的古镇。

02 乌镇西栅“彻底颠覆”

如果说在东栅的时候还在被逼着生存,那么到了西栅的时候陈向红就变得更加平静了。

“我一直认为《西栅》是我做过的最好的项目。我做《西栅》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如何赚大钱,而是如何创作我理想的故事。”

陈向红觉得,对创新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尤为重要。不是行业要求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知道市场要什么、怎么做、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思考西栅要做什么时,陈向红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克隆东栅,继续做“老街+作坊”。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二是彻底颠覆创新。

众所周知,他选择了第二种选择。

东栅给我一种古镇的感觉。我可以住在这里吗?可以把白天的行程改成晚上的行程吗?

思考的过程中,陈向红想到了自己之前去过的一个德国小镇。那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民宿。一间民宿被设计成牙科诊所,门板形状全是牙科模型。

这启发了陈向红:盖房子的本质是用来住的,而且必须让年轻人住进去,他们才会喜欢。今天的乌镇或许不是1300多年历史中的某个阶段,而是一个全新的乌镇。

2003年,陈向红开发西栅,正式开始资本运作。 “西栅的创新是革命性的,没有西栅模式的颠覆,乌镇就没有今天的样子。”

在提出夜游概念时,陈向红特别提出,文创产业一定要从保护的角度提出再利用,而不是一味地围起来,让别人看不到。

乌镇最早在中央四楼宣传景点。陈向红记得很清楚,2001年,他每天付3000元。

在西栅的时候,我就开始做景区代言。陈向红觉得刘若英的冷静很适合乌镇。广告中甚至用了刘若英寄来的明信片上的一段文字:乌镇,我来过,但我从未离开过。

“我希望的乌镇不是人造的概念乌镇,而是每个人理想中的乌镇。”

很多人都喜欢谈论逃离北上广,但很少有人能一直喜欢去基础设施较差的偏远地方。

陈向红提出“伪爱情”。他认为,人们想要的古城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古城——有理想的小桥流水,还有现代化的舒适和便利。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西栅做了很多先进的事情。 2003年,北京、上海的酒店上网需要付费,但乌镇实现了WiFi全覆盖,而且完全免费。

乌镇可以说是最早进入互联网社会的城镇。这不难想到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

“西栅是一座古镇,但它却从未远离现代文明,这就是区别。”

要挂红灯笼,要接煤气管,要搞支管供水。 2003年和2004年,乌镇实现了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开。

秉承着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乌镇的愿望,陈向红做了很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吃螃蟹”的尝试,让乌镇取得了成功,让乌镇每年源源不断地迎来千万以上的游客。

03 乌镇文化“人文精神”

如果说东栅是为了观光,西栅是为了度假,那么整个乌镇就蒙上了一层叫做“文化”的光环。

“我一直在想,如果西栅成功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疫情前的2019年,乌镇景区营收22.2亿元,税后利润8亿元。

达到这个水平后,如何为乌镇赋能、可持续发展?

陈向红提出建设文化古镇。

文化是小镇最大的IP。小桥流水是江南小镇的共同特征。只有文化塑造了不同古镇的气质。

所以,无论是做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文化,陈向红都没有陷入古镇的惯性思维,选择了当代文化。为什么?他说,“度假村社区的客源主要是2000后,我们需要有针对年轻人的业态。”

怎么最终选择举办戏剧节而不是印象乌镇?

陈向红再次提到创新:中国旅游有太多的“印象”,创新就是不重复、有自己的独特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向红了解了戏剧。有一次,黄磊邀请陈向红到上海演出《暗恋桃花源》。他去了之后,发现现场站满了年轻人,他们都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

随后,陈向红邀请赖胜川老师来乌镇。赖老师说:“这个地方有故事,是一个适合做梦的地方,也是一个戏剧节。”

陈向红感叹,有时候真正打动艺术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戏剧节剧场是为10年后的乌镇打造的。有戏剧的乌镇和没有戏剧的乌镇会有完全不同的气质。陈向红坚信这一点。

“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你的感受和理想取决于你用系统的视角来把握未来。”

戏剧节已经筹备了三年多。 2013年首次开业后,反响非常好。当收到爱丁堡戏剧节的邀请函时,陈向红明显感觉到乌镇戏剧节正在走向国际化。

除了戏剧节之外,乌镇还有两个8000平米的现代艺术展厅,两场当代艺术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年轻人。

在香港巴塞罗那展上结识了一群年轻设计师后,陈向红对年轻人与文化艺术展览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举办当代艺术展,必须是国际的、中国最好的。陈向红邀请了十几位世界顶级当代艺术家,帮助大家熟悉乌镇,感受乌镇文化和展厅魅力。

用北京女雕塑家向京的话来说:乌镇当代艺术展是中国最好的展览。

说到这里,就永远绕不开陈向红和木心的故事。他曾表示,邀请木心先生回到乌镇是我一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

1995年,木心悄悄回到乌镇,又悄悄离开。原本他以为自己和乌镇的缘分已经结束了,却没想到遇见了一个叫陈向红的“年轻人”。

2002年,木心提名的3000平方米故居“万青小筑”正式动工。陈向红和陈丹青站在阳光下,看着旧址被夷为平地。

2006年9月,木心在陈丹青的陪同下从纽约搬回乌镇。

陈向红回忆,一个多月前,木心在上海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第一句话是:“很好,他就是我想象中的人。”

当陈向红本着欢迎艺术家回家的心态邀请木心先生时,他没想到“木心会如此受欢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纯粹有时是一种本能,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今的木心美术馆将永久展示木心的艺术创作,也将继续展出影响过他的艺术家的作品。

“你知道多少人对乌镇古镇美术馆的向往发生了改变吗?木心美术馆就是我想要的精神家园。”

陈向红坦言,专业美术馆根本不赚钱。但对于乌镇来说,木心在乌镇的时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象征。他离开后,留下了人文精神。

02

管理创新

放大利润的力量

放大利润的力量就是管理资金。无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是白手起家创业,陈向红认为,找到一条好的企业发展道路尤为重要。

从管理角度来说,要保证系统管人,流程管事。一个公司必须有完整的制度和流程。如果员工犯错,不遵守流程制度,将会受到惩罚;反之,如果没有相应的处理制度,则不会受到惩罚。

陈向红以乌镇为例:

“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的员工,包括所有租户,如果街上有一张纸片,每个看到它的人都会捡起来。

对于夏季路灯应多久擦拭一次以及排水沟应多久冲洗一次都有规定。

每家民宿都有好几块抹布,而且很清楚是用来做什么的。就连酱油、油的品牌都有规定。

游客感受到的是良好的服务,而这背后有强有力的制度流程等坚实的制度支撑。 ”

当今时代拥抱数字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陈向红来说,也走了一些弯路。

“无论是未来最大的风口,还是未来文旅行业最有实力的,谁先拥抱数字化,谁就赢得了行业的未来。”

陈向红的数字化之路十分坚定。但说到数字化,大家还在摸索之中。

从酒店、民宿行业来看,旅客最担心的是什么?房间里的被褥床单都没有换洗过。陈向红尝试对布草进行数字化管理。

他的床单上有碎片。乌镇拥有客房3000余间,拥有自己的布草车间。分类和验收是个大问题。陈向红用芯片实现了数字化和管理。

当芯片向每位客人开放时,任何人都可以识别床单何时更换、何时清洗、使用了多长时间等。

数字化不是一个口号。在西栅,陈向红也想别人想不到的地方,不断思考、实践创新。为什么要跑在前面?因为我们需要拥抱消费者群体,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03

品牌创新

拒绝“交通”

我们正处于交通时代。但陈向红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属于品牌本身的流量。

乌镇品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千年文化积淀,正宗乌镇”。这是东栅工作的时候,整个品牌的广告创意还是很传统的。

第二阶段是“中国最后的水边家园”。 “枕水”就是靠近水边或躺在水面上的意思。这个时候,品牌开始思考独特性,这就是河流。谁也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河流,乌镇会是什么样子。

第三阶段:“同一个古镇,不同的乌镇”。为什么?乌镇有自己的创新,这与西塘、周庄不同。

要体现乌镇品牌在同类产品中的差异化。这也是西栅刚起步时用得最多的一个。

第四阶段是“乌镇,我来过但从未离开”。这句话至今仍为品牌所使用并被模仿。此时的乌镇已经是一个拥有自己流量和文化的品牌,号召力和认知度遥遥领先。

对于品牌创新,陈向红有着很深的体会。

他认为,

一要注重品牌深化和产品迭代;

其次,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通过口碑树立品牌。乌镇的声誉是建立在多年持续的品牌建设之上的;

第三,品牌要不断丰富并贴近消费者的生活目标。陈向红很早就提出了“旅游如生活”的概念。

旅游是一种意志的生活,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我们要用世俗的心态去过世俗的生活。就像乌镇的文化一样,虽然是无形的、无形的,但最终还是落在了生活的事业上。

四是品牌推广依托各大文化平台。以前人们知道乌镇,然后知道乌镇戏剧节,现在,人们先知道乌镇戏剧节,然后知道乌镇。

04

引领模式创新

企业领导力的价值

创新是永恒的。企业的创新和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领导者的事。

创新应该是一种本能,而不是一种授权。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领导者必须时刻保持创新。

陈向红讲了一个关于濮院的故事。

濮院是他奶奶的房子,陈向红在那里住了8年。 2013年,桐乡市政府提出,该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力争成为全国旅游强县。陈向红再次肩负起领导濮院古镇保护和开发的重任。

濮院是如何做到的呢?陈向红从旅游流带动市场流的角度思考,制定了“三合一”方案。

濮院将成为理想的生活小镇社区。在这里,早上可以逛街,吃饼油条,喝早茶,中午喝小酒,听评弹表演,晚上泡脚。这就是理想的生活。 。

有人问,乌镇会不会受到濮院开发的影响?陈向红是绝对不会跟对方玩的。社会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思考和经验。

企业领导者必须注重创新,塑造企业核心。陈向红认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旅行社,第二代是携程等渠道平台,第三代是资源运营商,这是他努力的方向。

企业领导者必须保持隐忍、专注的专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只要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就会有人为其付费。

陈向红的创新见解:

● 企业的创新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创新。创新是企业最大的力量,也是成长的动力。

● 最赚钱的公司总是创新型公司。

● 创新总是在早期受到嘲笑。看不到,看不起,不明白。

● 创新要突出。

● 创新必须有目标并坚持目标。最困难的不是坚持,而是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达性。

05

释放善意给每一位游客

乌镇的企业文化就是向每一位游客释放善意。我们的员工都知道,商业的本质是行善。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曾表示,一切社会问题只有转化为有利可图的商机才能得到解决。

陈向红非常同意。他提出,人性的弱点并不是创造商业模式的机会,而恰好是商业的责任。

他分享了贵州遵义附近小镇的一个慈善项目。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他提到,公司拥有慈善基金超过1000万。除了直接补贴,陈向红觉得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通过努力赢得新的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在,这个小镇的居民已经搬进了新房,有了管道和煤气。我们还建设自己的天然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建立经济合作社,统一运营,用利润回馈。

“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产品来构建一个新的社会基础设施。这是一个理想的项目。”

商业上的善有很多种。比如环境要好、细节要好、文化要好等等。

乌镇规定老街上的西红柿炒鸡蛋不能少于四个鸡蛋;农副食品再大众化,也不能涨价,必须控制规模。善良是最好的感觉。就像乌镇一样,中国有这样一个风景区,会给你带来永恒的美丽。

如今,中国乌镇已成为共识。乌镇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

结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