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拔牙的朋友,身体若出现这几种异常,要当心!

日期: 2025-11-12 00:09:02 |浏览: 1|编号: 1022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医生提醒:拔牙的朋友,身体若出现这几种异常,要当心!

拔牙作为常见的口腔治疗操作,其术后反应往往能反映身体的恢复状况,某些异常信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持续出血超过24小时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您是否发现拔牙伤口渗血持续不止?那是因为正常的拔牙创应在30分钟内形成血凝块,24小时内基本停止渗血。

研究表明,若出血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与人体的血小板功能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有关,这种情况在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需要区分的是,少量血丝混入唾液与活动性出血不同。真正的异常出血表现为鲜红色血液不断从伤口渗出,甚至需要每小时更换止血纱布。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由于微血管病变,拔牙后出血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3倍。若同时伴有皮肤瘀斑或牙龈自发性出血,更应警惕全身性出血性疾病的可能性。

剧烈疼痛超过三天需警惕干槽症

您有没有经历拔牙后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剧的情况?

那是因为正常的术后疼痛应在2-3天内逐渐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数据显示,干槽症在拔牙后的发生率约为2-5%,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更是高达20%。

干槽症的典型特征是搏动性疼痛,常向耳颞部放射,且镇痛药效果不佳。您可能会注意到伤口处有恶臭味,这是牙槽骨壁暴露后细菌感染的表现。

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干槽症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因为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伤口愈合。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就诊进行清创处理。

面部肿胀加剧伴发热需防感染扩散

您是否发现拔牙侧的面部肿胀不仅未消退反而不断扩大?

那是因为正常的术后肿胀应在48小时达到高峰后逐渐消退,若肿胀持续加重并伴有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正在扩散。研究显示,拔牙后感染的发生率约为3-6%,但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可升至10%以上。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肿胀范围超过下颌下缘或蔓延至颈部,这可能意味着感染已向深部间隙扩散。

如果同时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或呼吸不畅,更需警惕口底蜂窝织炎的可能,这种并发症可能危及气道通畅。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是全身感染的重要信号,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嘴唇麻木持续存在提示神经损伤

您有没有感觉拔牙后嘴唇或舌头麻木感长时间不消退?

那是因为下牙槽神经或舌神经在手术中可能受到损伤。数据显示,下颌智齿拔除后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约为1-5%,永久性损伤则为0.5-1%。

神经损伤的典型表现为下唇、牙龈或舌尖的麻木感、刺痛感或灼热感,有时伴味觉改变。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牙齿根尖与神经管关系越密切,神经损伤风险越高。如果麻木感超过6个月仍无改善,很可能已成为永久性损伤,需要寻求神经专科治疗。

异常分泌物或臭味需警惕异物残留

您是否注意到拔牙创口有脓性分泌物或难以消除的臭味?那是因为伤口内可能有碎骨片、牙石或棉絮等异物残留,导致感染长期不愈。

研究发现,拔牙后异物残留的发生率约为2%,但在复杂拔牙病例中可达5%。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伤口愈合缓慢,有灰白色分泌物,按压时可能有少量脓液溢出。有时患者会感觉伤口内有砂砾样异物,这往往是碎骨片的表现。

需要警惕的是,长期不愈的伤口可能发展为慢性骨髓炎,X线片可见死骨形成,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清创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医疗参考与辅助,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希望您能将这些检测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安然度过金秋。若症状持续,请务必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制定个性化方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