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艾滋病患者数量快速攀升:我都这把年纪了,怎么会得这种病?

日期: 2025-10-20 20:04:33 |浏览: 9|编号: 10173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老年艾滋病患者数量快速攀升:我都这把年纪了,怎么会得这种病?

老年艾滋病患者数量快速攀升。“我都这把年纪了,怎么会得这种病?”门诊里,65岁的王大爷拿着HIV阳性报告,声音里满是震惊与羞耻。这并非个例,一组组数据正在撕开“艾滋病是年轻人专利”的假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比,已从2011年的22%飙升至2020年的44%,2024年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更显示,该群体占比已接近全体感染者的25.6%,部分地区甚至每4个新病例中就有3个是中老年人。

老年群体的感染途径有着鲜明特点:异性性传播占绝对主导,比例高达88%,个别省份更是超过95%,其中老年男性占比超70%。这背后,是被社会长期忽视的需求与认知盲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21.1%,丧偶、空巢带来的孤独感,让不少老人在“排遣寂寞”中陷入高风险行为。更令人揪心的是,75.1%的60岁以上男性仍有规律性生活,但安全套使用率不足20%,很多老人坚信“不会怀孕就不用戴”,甚至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远”。

科普的缺失加剧了风险。社区健康讲座多聚焦糖尿病、高血压,性传播疾病预防教育几乎空白,71%的中老年感染者从未接受过正规性健康教育。而老年感染者往往发现较晚,艾滋病早期的发热、乏力等症状易被当作慢性病反应,65%的老人因“怕丢脸”拒绝检测,确诊时多已进入高度免疫抑制状态,CD4细胞数常低于200,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说实在的,老年艾滋病患者增多的现象,戳破了“老年人无性需求”“艾滋病只盯年轻人”的刻板偏见,这根本不是“个人作风问题”,而是社会对老年群体健康关注不全面的缩影。

个人看法:咱得明白,老年人有正常性需求是生理和心理的自然表现,没必要藏着掖着。真正该反思的是,健康服务没跟上——社区要是能开些通俗的性健康讲座,用“顺口溜”“情景剧”讲透安全套使用、定期检测的重要性;社区医院设“隐私检测室”,消除老人的羞耻感,很多风险本可避免。

家庭的作用更关键。不少子女羞于和父母聊性健康,甚至觉得“老人不需要这些”,可恰恰是这种沉默,让父母失去了最直接的提醒。其实主动帮父母预约体检时加个HIV检测,闲聊时提句“不管多大年纪都要注意保护自己”,就是最实在的关心。

还要纠正误区:艾滋病不是绝症,规范治疗后平均存活期可达20年以上。别让“怕丢人”耽误了治疗。关爱老人从不是只送米面油,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需求,帮他们打破认知盲区,才是真的为他们好。毕竟健康不分年龄,让老人安享晚年,就得顾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旅游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