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狂推的“皮质醇鸡尾酒”:是压力救星,还是智商税?
2025年9月这阵儿,小红书、上突然刮起一阵“皮质醇鸡尾酒”风。
打开APP刷两下,总能看到透明水壶里飘着橙片,椰子水混着果汁,看着还挺清爽。
一堆健康博主、养生达人都在推,说喝了这玩意儿,疲劳能扫光,睡眠能改善,连想吃垃圾食品的冲动都能压下去。
我一开始刷到的时候,还以为是新出的网红酒精饮料,点进去才发现不含酒精,主打“拯救压力崩溃”,当时就琢磨,这玩意儿真有这么神?
社交平台的“自救水”:配方简单,口号却很猛
这些博主的宣传话术都差不多,比如“最近总觉得累、睡不着、疯狂想吃垃圾食品?
一定要试皮质醇鸡尾酒!”还有人自称“健康守护者”,说把橙汁、椰子水、海盐混在一起喝,就能逆转“肾上腺疲劳”。
我去翻了翻小红书,截至9月,相关笔记都超5万条了,上的话题曝光量也破了2000万,感觉半个养生圈都在跟风做这个“自救配方”。
这鸡尾酒的配方其实挺简单,基本就是橙汁、椰子水、海盐这三样,有的博主还会加勺酒石粉或者倒点气泡水。
本来想试试做一杯尝味道,后来发现好多人说它是“肾上腺鸡尾酒”,宣传逻辑是“压力会让身体流失维生素C、钾、钠,这杯正好能补回来”。
“肾上腺疲劳”这词我之前没听过,还特意去查了查,结果没找到多少正经医学资料,反而看到不少专家说这玩意儿根本不算病,这就有点意思了,连宣传的核心理论都站不住脚,那这饮料能靠谱吗?
要搞清楚这鸡尾酒靠不靠谱,得先弄明白啥是皮质醇。
毕竟它叫“皮质醇鸡尾酒”,总不能跟这激素没关系吧?皮质醇被叫做“压力激素”,其实是人体应对威胁的关键东西。
但它不光能让人紧张,还管新陈代谢、能量水平、昼夜节律这些。
分泌它的是肾上腺,就俩小小的三角形腺体,长在肾脏顶部,平时不显眼,作用却不小。
梅奥诊所的内分泌学专家Irina 博士说,肾上腺每天都在分泌皮质醇。
清晨的时候水平最高,帮你提起精神;到了晚上就降下来,让你能好好休息。
要是突然遇到压力,比如赶公交快迟到了,或者临时要在公司做报告,肾上腺就会加班加点释放皮质醇,让血糖升上去提供能量,甚至连想上厕所的欲望都会暂时关掉,让你专心应对事儿。
以前我只知道压力大的时候会心跳快,没想到皮质醇还管这么多,合着它是个“隐形打工人”,平时安安静静干活,紧急情况才发力。
可要是压力变成天天都有的“慢性折磨”,比如职场一直高压,家里事儿也多,皮质醇就可能一直居高不下,连晚上休息都受影响。
博士还警告,长期失眠会导致疲劳和暴饮暴食,你看,这些症状正好是“皮质醇鸡尾酒”说要解决的。
这就有点绕了,明明是长期压力搞出来的问题,怎么喝杯饮料就能解决?我总觉得这里面少了点科学依据。
专家戳破关键:“肾上腺疲劳”根本不是病!
讲完皮质醇,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这鸡尾酒到底能不能对症?
好多博主把“逆转肾上腺疲劳”当卖点,但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的内分泌学专家Anat Ben-博士一句话就戳破了:“根本没有‘肾上腺疲劳’这种医学病症!”
我后来去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官网,发现上面也明确说“肾上腺疲劳”没被纳入任何国际医学诊断标准,这概念最早是非医学人士提出来的,连正经临床研究都没有。
搞不清那些博主是真不懂还是故意不说,拿一个不被医学认可的“病症”当宣传核心,这不就是误导人嘛?
再说说这鸡尾酒的营养补充作用。
博主说橙汁补维生素C、椰子水补钾、海盐补钠,都是压力下流失的营养。
但北京协和医院今年发的科普文章里说,“压力导致这些营养素大量流失”的说法没科学依据,除非是剧烈运动、严重腹泻这种极端情况,不然人体不会缺这些。
很显然,咱们平时吃个橙子、喝口淡盐水,这些营养就够了,没必要特意弄个“鸡尾酒”。
更何况,橙汁和椰子水含糖量都不低,天天喝好几杯,血糖很容易出问题。
之前就看到个报道,有个网友天天喝三杯“皮质醇鸡尾酒”,才一个月,空腹血糖就升到6.8mmol/L,超出了正常范围(正常是3.9-6.1mmol/L)。本来是想缓解压力,结果把血糖搞高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嘛?
“皮质醇鸡尾酒”能火,我特别能理解。
现在大家压力都大,就想找个简单、便宜、易操作的办法缓解,这种“一杯解决问题”的说法,正好戳中了大家的需求。
但靠谱的压力缓解方法,从来都不是靠喝某样东西。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跟朋友聊聊天,甚至找心理咨询师聊聊,都比跟风喝“网红饮料”管用。
要是真的长期累、睡不着、控制不住想吃垃圾食品,别想着靠饮料解决,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看看才是正经事。
毕竟身体是自己的,不能听博主说啥就信啥,万一喝出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如此看来,这“皮质醇鸡尾酒”更像是社交平台的“情绪安慰剂”,想靠它拯救压力崩溃,怕是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