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预防 多方合力共筑“零艾”未来:2025年HIV预防意识健康科普行动正式启动
“你了解HIV吗?”“你认为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吗?”“你知道HIV是可以主动预防的吗?” 一系列直击人心的问题,在一场聚焦HIV主动预防的健康科普行动上被反复提及,引发了现场参与者的深度思考。8月20日,“主动预防,共筑‘零艾’未来”2025年HIV预防意识健康科普行动正式启动。
“当前,主动健康管理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构筑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的核心抓手与社会共识。然而,在HIV防治领域,受限于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和广泛存在的信息壁垒,我国部分HIV感染高风险人群仍处在信息不对称和行为被动的困境中。”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一科主任杨彤彤教授表示,目前,在HIV防治工作中,有效的预防工具和薄弱的个人预防意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层”。PrEP作为一项被全球医学界公认、能有效降低高风险人群HIV感染风险的手段,早已被纳入HIV综合干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潜力远未被充分释放。
杨彤彤教授认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污名化问题,它如同一道无形的墙,不仅阻碍着风险人群主动寻求检测与防治服务,更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传统PrEP预防手段在便利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使用者依从性不足,成为当前重点人群防控工作中最棘手、最亟待解决的痛点之一。目前国内PrEP方案包含每日口服、按需口服与长效针剂,其中,长效注射适用于有感染风险的成人和青少年,起始注射后,每两月接受一次注射。坚持正确使用PrEP可有效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杨彤彤教授在现场发出了专业而诚恳的呼吁:“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任何不安全的行为都可能带来风险,对高危行为进行科学识别和早期干预,是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关键所在。”同时她也表示,“令人欣慰的是,获取权威知识的渠道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通畅。无论是通过专业的社会组织、便捷的线上平台,还是直接咨询医疗机构,风险人群都能得到权威科普信息和个性化预防建议。同时,随着预防工具的不断丰富和药物可及性的持续增强,PrEP作为HIV防控体系的重要一环,将为构建‘零艾’未来注入更多现实的可行性与宝贵的主动性。”